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624 7
2012-07-04
现在公务员考试,主要是行政能力测试、申论,部分单位会有一些专业考试。但是基本上是考行政能力、申论。
刚刚看到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题目。感觉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考不了什么真才实学,细的就不说了。


下面是清朝最后一次科举的题目:


第一场,史论5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注:“内”指中央ZF,“外”指诸侯藩镇)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注:贾谊是西汉初期人,其“五饵三表之说”为——“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仁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将必至:此三表也。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之高堂邃宇府库奴婢以坏其腹;于来降者,以上召幸之,相娱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心:此五饵也。”——是关于安抚边境少数民族的意见。中行说(音:跃)看过《汉武大帝》的都知道)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注:“申”指申不害,“商”指商鞅,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因其变法而使国强民富。这题考的是对改革的看法。)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注:这题考的是纳贤之策。要于“私邸”见天下贤才,相信现在的官员没有能做到的。)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注:这题考的是外交的“以夷制夷”之策。)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注:1868年加利福尼亚州通过《排华法案》,限制华人赴美国,并以残酷手段排挤已在美国之华人。此后各州陆续通过该法,直至遍及美国。此法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结成战略盟友后才告废止。)(这种题目放在现在考,偶看都够用了)
        
        
  第三场《四书》《五经》
  
  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出于《大学》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出于《中庸》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出于《周易》
  
  
  
  各个题目的背景起因:掌握了背景和起因才能有针对的性的答题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周唐指的是周朝和唐朝。外重内轻——周朝实行诸侯分封制,最后造成诸侯做大,周天子靠边站。唐朝则实行藩镇制,导致藩镇做大,形成事实上的藩镇割据。
  秦魏指的是秦朝和北魏,权利集中于皇帝手中,但中央集权的效果并没有比封建制和藩镇制好多少。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贾谊针对当时的匈奴提出了制约对策,就是五饵三表之说。五饵就是要用中原优越的生活条件吸引游牧民族,三表就是向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对游牧民族实行同化。
  班固讥笑贾谊五饵三表之说是书生之见,但春秋时期的秦穆公用怀柔大棒征服了在其北方的西戎游牧部落,中行说这个人本来是汉朝的官员,被皇帝强行派到匈奴做使者,结果此人怨愤,投靠匈奴王,为匈奴对抗汉朝出谋画策,基本意思就是要对抗贾谊五饵三表之说,保持游牧民族的原生态,以免被中原文化同化。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申商——就是战国时期的申不害和商鞅,以变法著名,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意思是诸葛亮不是法家,但使用了法家的治国方法,王安石也是使用法家的理论来实行变法,但属于只做不说的类型。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裴度是晚唐时期的宰相,是个好官。他向皇帝报告要招揽四方贤才和参谋在自己家里聚会讨论。皇帝是最怕手下的重臣结党培植自己的势力,历史上很多例子,因为重臣结党营私,败坏朝纲的。但裴度做的很好,没有结党反而为朝廷推荐了许多人才,象平定蔡洲的李朔就是他推荐和扶持的。
  题目意思是要探讨同样的行为导致不同的效果。。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宋朝的皇帝的确是比较糊涂的。北宋时期,所谓的“燕云十六州”被辽国占领,北宋就和在更北的金人联合打击辽国,辽国倒是衰弱了,反而金国借机做大,灭了北宋俘虏了徽钦两个皇帝。
  
  南宋犯了北宋同样的错误,联合蒙古灭了金国,这里的“蔡”就是蔡州,最后金国皇帝逃到蔡州,被北宋和蒙古军队联合攻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7-5 15:00:53
呵呵,路过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5 18:08:33
个人感觉 科举比公务员考试务实多了。至少要通晓古今,博览群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5 21:33:35
科举比公务员考试务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6 09:27:41
这样的题目,即使搁现在,开卷考试,允许上网查资料,能写好也堪称人才了。
看来以前的状元你不服还真不行,人家和书呆子、迂腐之类的词毫不搭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6 10:10:58
公考不如科举,远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