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数据漏洞,这篇文章有一点我认同,那就是房价应该稳定在平均收入的一个基础倍数之上。
但是,这篇文章最扯的地方就是根本就不考虑民情。我说的民情并不是之所谓的平均工资,而是民族传统。
本文作者就跟传统经济理论研究认为所有人都是理性的,假设理性群体去购房。自然可以适用一般规律,可能到时候就跟作者所言一样。但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国内矛盾最重要的一点事,收入跑不过通胀,房价提升高于通胀。人心浮躁。
举个简单例子,作者总是以两人合力购房为前提研讨问题。但实际上是这样么?现在的婚恋观念根本就是压着你男方独自首付,女方很多甚至于连按揭都不愿帮你付,而且还要写上女方名字。并且,如果一方有独立非按揭住房,另外一方需要按揭。女方大部分更倾向于选择有独立住房的。社会不是学校谈恋爱。校园恋爱两个人成了自然没事。如果没成,到了社会重新择偶,坑的是男方。这才是社会矛盾主要争论点。
如果仅仅是一两个个例,自然也不会有这么大矛盾,现在很多公众人物都已经可以喊出没房没车不嫁。试问,凭什么要求刚独立的年轻人在毕业的时候就有能力独立买房。让男方自己家庭倾家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