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114 0
2012-07-05

作为一个企业,应该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因为危机随时都可能入侵企业,扰乱企业正常的运行次序。所以,未雨绸缪是一个企业需要做的。我国著名的企业管理专家,北京思鹏瑞咨询服务,就说企业需要随时做好危机管理的意识,如同电脑的病毒防火墙一样,企业危机管理中也可以做到以下三道“防火墙”,帮企业降低损失,帮助企业走出危机。

防火墙一:做好危机预警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企业做好危机预警是避免危机爆发的重要的关卡。它是企业避免危机的第一道屏障。如何做到危机预警?北京思鹏瑞咨询专家介绍说,危机预警需要企业加强对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这样能减少和避免危机的爆发。我们在这里不探讨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收集、危机等级的评估、危机前兆的警示等问题,而是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危机的预警。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把握企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在每个环节都要避免让危机有机可乘。从采购、研发、生产、 销售 以及相应的支持部门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形成一个危机 免疫 系统,把危机屏蔽在企业之外。

防火墙二:良好的沟通

   作为企业,一定要做好沟通,而这个沟通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包括我们经常护士的内部沟通;另一方面也包括我们普遍认识的外部沟通。北京思鹏瑞咨询专家介绍说,沟通一定要做到:“以城制导”。 在国内企业中,危机管理的意识还很缺乏,危机管理的理论、手段和方法,均是“舶来品”。巨大的文化差异和社会发展不同的阶段,引出了“危机管理的中国特色”:如何在现今中国法制体系还不完善的阶段,避免出现迎合了法律却伤害了公众感情的现象。

  同时,企业内部沟通要充分。中国幅员辽阔,各区域都有各具特点的市场环境和消费心理特征,基于各自的利益,即使企业内部也会产生不同的说法。加上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内部沟通不充分,在危机处理中,企业可能同时会有多个声音对外,整个企业可能因此被更多的猜疑和谣言所包围,导致消费者怀疑企业对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诚意,使危机处于更加难以控制的局面。因此,企业只有在内部各区域和部门之间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统一对外口径,才能消除公众的置疑,充分体现企业的诚意。

  企业外部沟通要及时。危机的爆发会吸引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媒体的报道直接左右公众的意识,进而影响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牵引危机事态发展的走向。如果企业在危机发生早期反应迟钝,不能勇敢面对已经发生的危机,在媒体和公众追踪事态的情况下,只是以电话无人接听、“等待鉴定结果”、“企业负责人不在”、“我们会对整个事情负责”等笼统的理由来搪塞,人们就会用想象来填满所有的疑问,记者就会用猜测来完成整个报道。危机中传播失误造成的真空,很快就会被“流言蜚语”所填充,企业因此丧失了处理危机事件的主动权,为以后的工作埋下了隐患。沟通这道防火墙也就没有发挥作用,危机的大规模入侵就为期不远了。

  只有在内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外部沟通,并且在沟通的过程中,站在消费者利益的角度诚恳地认识存在的错误、及时认错、主动揽错,表现企业负责任的态度,才能赢得公众的芳心

  防火墙三:行动

  事实胜于雄辩,除了预警系统外,一旦危机爆发,必须要快速行动,才能阻挡危机在突破第一道和第二道危机防火墙以后的脚步,避免更大损失。

如果企业没有危机预警,在危机爆发以后,和公众以及媒体的沟通既不充分也不及时,业已导致了企业形象的严重受损,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还是有挽回余地的。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虽然企业已经处于很被动的局面,但并不是无计可施,只能坐以待毙。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媒体;另一方面,要在行动上表示出企业处理危机的信心、决心和诚意,挽回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