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论坛里yanght04兄贴了海啸的文章《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郎咸平教授这下错了。》一文,有感!
首先我赞同海啸的描述性观点:
1.房地产是严重过剩产业。我更新一下,房地产在目前以及未来作为刚需是严重过剩的产业。
2.房地产导致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削弱。再次更新一下,房地产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增加了其他产业的机会成本,使人力资源以及资金等流向房地产,抑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后面就不继续了,大家可以看原文。
进入主题,本人不赞同海啸此文的理由在于,海啸单纯运用了很多与房地产相关的结论,由此来反驳郎教授的观点确实有点评论员的味道,不太像研究者的风格。
OK!郎教授的观点显然是结果的描述,海啸压根没有提到郎教授观点的推理过程。
我可以大概介绍一些内容供大家参考探讨:
首先宏观经济的背景及复杂性需要我们再次重温一下,国内的就不用说了,经济可能会在三年处于U型筑底的过程,此观点可参考安信证券高善文博士的推理。
其次,货币政策需要大家擦亮眼睛,虽然利率市场化已经开启,但是央行的可操作空间本来就不大,而且国内经济环境大不同与2008年,就算再来个四万亿依然也挡不住山坡下滚下的车轮。因此结合各方观点,基本上认为微调为主,方向可能依然是房地产,但实际上手段会略有不同。
再次,别忘了银行和地方ZF和贸易企业(大宗及钢贸)和业绩优良但是陷入担保资金链断裂风险困扰的民企。银行目前最佳合作客户是国企,因为国企出事了有国家啊。我建议大家看看制造业是利润来源以及投资周期,可能会对未来3-5年有更清晰的看法。
最后,显然银行和房地产的关系才是重头戏。这也是中央和地方一些剧目的来源构成,如果你懂得,应该会看的出来12年不平静,调控政策方向不明。大致上,中央希望以价换量来提升地产,从而控制经济缓慢下行,但这难度比较高。因为又要马儿跑,还要马儿不吃草。
希望大家多一些思考,不要以自己的经济利益为代表作为发出观点的基础。当然了每个经济学家都是有利益代表集团的。我想说就算房价腰斩,那百分之50的刚需中买不起房子的恐怕依然有90%买不起,有很大一批年轻人离赤贫无产并不遥远。
欢迎拍砖探讨!抛砖引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