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确实是杂务缠身!不过,在偷闲当中,偶尔也听一下郎咸平这位似乎声名鹊起好久,为民说经济事儿的经济学家的《郎咸平说》。听的也不多,十来集吧。确实,一开始的时候,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只是,听下后却感觉到其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郎咸平一直在强调着,需要透过事物表面看到实际。他也在自大着,自己似乎真的就能看透事物的本质了。但是,对此我还真是抱有怀疑的态度。
今天,听的是很久之前录制的《【郎咸平说】第29期-诸葛亮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吗》。其实每一集都说的很简单,一集也就30来分钟,因为简单,所以才受普罗大众欢迎。
这一集中,他说到了中国文化有两个缺点,第一是浮躁。第二是投机取巧。郎教授通过对诸葛亮的借东风,空城计(他也是知道这两个典故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能典型反应中国的文化),来批评当代中国企业的浮躁与投机取巧。他说到,中国企业(联想,海尔等著名民族品牌)老是以世界五百强为目标,这个就是浮躁(当然,他分析了很多,这里就不详述了,而我也是认同他的这种说法的)。其次,中国企业想进入世界五百强的方法就是兼并,这个就是投机取巧(同上,我也认同他的分析)。
确实,他分析的很对,批评的很正确,起码我也是感觉到中国文化的浮躁与投机取巧的。只是,我对于他是否真的看到本质是产生了很多的怀疑的。
或者,郎咸平他确实是一位有实力的经济学家。但同时一点要知道的,他只是一名经济学家,却没有听说过他也是一名出色的商业家。
知道经济学家与商业家最大的区别吗?
那就是,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可以充分假设,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假设工厂的产出都只是有那么几种因素所影响。
而作为一名商业家,哪怕他只是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那产生的蝴蝶效应可能也足以毁灭整间企业。
我想,这就是两者的最大的区别。所以,如果一名商业家老是如郎教授所说了“千两拨四斤”,“杀鸡用机关枪”的话,那可能一家企业确实能稳步踏进世界五百强,但那可能只是孙子辈他们的事情了。尤其在当今“快鱼吃慢鱼”的年代,能有这么多时间给你来储蓄力量吗?
当今世界,机遇是一切,兼并也盛行的年代。每年都有不少令人震惊的兼并。其实,我最大的怀疑是,郎咸平他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否定整个世界呢?
之前也听过他另外一集的《郎咸平说》,那集说的是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今天看到,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超过10%。中国经济的恢复是离不开**那四万亿的投资的。而在那集当中,郎咸平所说最叫我记得的就是:中国是拿明天的产能过剩来抵消今天的产能过剩!
中国四万亿的投资主要是基础建设,还有新能源。但是,今天中国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就是水泥,钢铁,多晶硅等等之类。而中国**的四万亿投资,对于公路是需要水泥的,对于新能源(风力发电)等建设也是需要水泥钢铁的。
于是,就有这么一个结论:中国是在利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来抵消今天的产能过剩。(**短期投资造成的行业需求量大,从而这些行业将建起更多的工厂,将来没有了**投资购买,产能过剩就更加严重了。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听着,确实觉得很有道理,只是过后回味一想,却发现其实挺可笑的。难道这就是他所自诩的看透本质吗?
现在干什么活不需要水泥钢铁呢?我想,稍微对经济学有了解的都知道一个产业有上游,下游之分。下游,产业的最底层,一般也是最无利可图的。
对于水泥钢铁,这些其实也都是产业最低端,利润无几。而其上游产业,如风电,如基础建设,这些上游才衍生最多利润的。既然,水泥钢铁的利润不多,投资的资金也不多,到时候丢弃它们又有何难呢?只要由于基础建设,新能源发展起来。经济也更好发展起来,我把你全部钢铁水泥厂都关上,然后我给你一大笔钱转型。这有问题吗?
很明显,我是觉得郎咸平的分析太浅短了。
其实,我还想再一次质疑。那就是郎教授他有这个资格吗?
我深表认同中国现在的腐败问题很严重。只是,我相信**高层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其背后的智囊团也是整个中国的精英所在。我就不相信这些精英都是腐败的,没有一个有能力,有勇气出来说话的。
再者,一个经济学家该做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好好研究经济问题的。郎咸平没有拿过诺贝尔奖。他不见得有什么成就。他的声名鹊起是靠他在不断批判**,聚集普罗大众的无知还有对**的不满而来的。
固然,在这里我必须补上一句,我并没有资格对他说不是,以上的也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本人对于经济学的学习也很肤浅。
但是,我想正如我应该将时间集中于学习身上,他也应该将精力花在研究身上。可以发表演讲,但不要老是上一些学术性低下的电视节目,然后夸夸奇谈。
我想,在他没有拿到诺贝尔奖之前的演讲,我都能将其行为归于“浮躁”一词。正如我在没有任何底蕴之下,写下这篇文章,也只能用“浮躁”一词解析。
这次,郎教授说的很正确,中国的文化深深地带有“浮躁”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