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对通货紧缩的看法,让人眼界大开啊,建议日本ZF邀请楼主去解决长年通货紧缩的问题,原来通货紧缩就是通货膨胀啊
至于凯因斯主义,它本身就包含着自相矛盾。因为它想通过投资来解决过剩危机,但你何以保证你的新投资不会增加过剩呢?它只在投资时拉动了一些需求,但它的产出又靠什么来需求?另外,由于ZF投资(凯因斯是主张ZF投资的,因为他认为这样更直接有效)本身的低效率,所以更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因为你你花更多的钱只产出更少的产品,因此你用“投资的增多同时导致了产品的增多”而以为投资不会导致通胀,那是错误的。况且你还没考虑到另外一点:即投资虽然有产出,但也需要原料,而通胀就是从原料供给不足引发的,因此凯因斯主义很容易导致通胀就是从原料供给不足引起的。就算你末端产品很多,但基础原料不足同样会通胀。比如你生产出无数汽车,而它们都是吃油的,如果油供给不足,照样会通胀。
所谓通货紧缩只是一种假象,即通胀后的一种假象,你将资产价格抬得太高,现在价格不上涨了,下跌到你的资产价值以下,你就说是通货紧缩,其实价格仍处于高位。
“昧国三十年代开始凯恩斯主义的大建设”,它搞了什么“大建设”了?效果如何?它的建设花钱吗?钱从何而来?我只知道,后来最大的“建设‘就是二次大战。现在欧洲恰恰是一个典型。08年金融危机后欧洲人不是大搞凯因斯主义投资吗?再加上欧洲高福利花钱无数,所以现在陷于债务危机。又如日本,如果凯因斯主义有效,它为什么不能拉动日本走出20年衰退呢?花钱下去却拉不动,日本ZF白白负债而无效果。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24364&page=12&from^^uid=3246731
你问的几个问题还是一一作答吧
1ZF投资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过剩体现的是钢铁建材水泥机械等行业的过剩,基础设施建设是这些过剩行业的下游业务,是消化产能的,而不是增加产能的。
2,ZF投资的需求就是基础设施的破旧、不足需要维修,新建的需求。
3,所谓ZF投资,本身也只是由ZF来提供资金进行招标,让企业去干,又不是ZF自己出面去做工程,这个怎么是天然的低效率呢?
4,投资增加导致原料不足,导致的原料价格上涨,这个有可能。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吗?农民种地丰收了,结果粮价下降了,所以农民不能把农作物种得太好了,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5一个项目的好坏是不是需要综合权衡呢?再说原材料涨价了,国内的原材料商人不也赚到了吗?你就不考虑他们的利益?
关于通货紧缩,你可以关注一下日本这样的典型的通货紧缩的情况,日本的情况不是物价涨不上去,而是在下降,例如房产的价格与高峰期相比已经至少下降了一半。
6,二次大战拉动了昧国的经济产出不意味着罗斯福的政策没有拉动其产出关于具体的数据我倒是没有,但是罗斯福新政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点应该没有疑义。
而且罗斯福新政的精神一直延续下去,到了50年代,就开始了高速公路建设热潮,迅速建成了遍布全国的绵密的高速公路网
7,08年后欧洲怎么大搞公共投资了?搞了多少?具体数据?
其债务危机的根源比较复杂
一方面因为国际投机吹大了主权债务危机
另一方面,因为欧元区的不统一,不能像中国和昧国这样的大一统的国家,可以调动其他地区的资源来支援陷入危机的地区
欧洲的公共工程基本完善,而中国则不够完善,两者不具有可比性。
8,日本的凯恩斯主义没有帮助日本走出通货紧缩,但是不能说它就是无效的,就好像输血输液没有帮一个病人完全走向健康,不能因此就说输血输液是无效的,日本的凯恩斯主义至少减弱了日本经济危机的程度,就好比输血输液虽然没有让病人恢复健康,但是能够缓解病人的病情,因此输血输液还是有效的,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