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化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是“沂源猿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在古文献中,最早的山东人被成为“夷”。古时有南夷、西戎、北狄、东夷之说,尤其是对东夷不乏称颂赞美之辞,说他们仁而好生,天生柔顺,容易以“道”来感化他们。这大概是山东人传统性格的“基因”。但是,奠定山东人传统性格的,是鲁文化。
周初裂土分封同姓子弟和异姓功臣为大小不等的诸侯,让他们独当一面,以屏藩王室。山东地区分封的诸侯主要有齐国和鲁国。
齐国是姜尚的封国。
齐国滨海,姜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渔业、盐业,在政治上,则是尊贤上功。尊贤,就是唯才是举;上功,就上崇尚功业,以此激励人们奋力进取,博得功名富贵。齐国的建国方针带有极强的功利性。这种经济与政治方针造就了“功利型”的齐文化。
鲁国是周公姬旦的封地。
周公是周礼的制订者,他为鲁国指定了以礼治国的方针。周公的儿子伯禽,秉承父训,在鲁国全力推行周礼。嗣后各位君主,也不遗余力。于是,茫茫神州,数百诸侯,鲁国成为礼仪的样板。与礼治相呼应的,是经济上的男耕女织。礼治与弄耕,早就了以崇尚伦理道德为特征的鲁文化。
鲁文化又早就了孔子儒学。
傅斯年1927年在中山大学的讲义《战国子家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