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国民经济管理
2012-7-21 08:30:35
不知为什么很多人说是哈耶克的观点。哈耶克是主张货币中立的,也就是增发货币不会对实体经济有长期影响,只会带来通货膨胀,希望不要以讹传讹。
另外关于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凭空增加”不敢苟同,通胀应该是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实体经济价值增量增长的结果,“凭空增加”一词好像本身就不够严谨。
不管怎样,楼主独立思考值得鼓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1 08:50:54
cglee 发表于 2012-7-21 08:30
不知为什么很多人说是哈耶克的观点。哈耶克是主张货币中立的,也就是增发货币不会对实体经济有长期影响,只 ...
这取决于你对“货币中立”这个词的理解。增发货币不会带来实际财富的增加,这是显而易见的。从这一意义上才可以说,“增发货币不会对实体经济有长期影响”。

你说,“通胀应该是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实体经济价值增量增长的结果”。先不说“实体经济价值增量”是何物、其如何确定等问题。假如已经知道这个“价值增量”,并由此增发了和这个“价值增量”相符的货币,那么这些“新增发的货币”会有何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1 09:28:43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1 09:53:39
来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1 12:59:31
wj198857 发表于 2012-7-20 20:47
MV=PQ
      这个公式大概是解释通货膨胀最为通俗的模型了,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马歇尔,他们关于货币和通货 ...
MV=PQ 从您的解释来看,我想您的意思不是把它当做“解释通货膨胀最为通俗的模型”,而是解释通货膨胀不可能的模型吧。因为您没有从这个公式给出产生通货膨胀的机制,只是说明了货币供应、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且说这种关系长期有效 。
但我认为对这个公式不应静止地看,应该动态地看发展地看,联系两种供应(货币供应M和产出供应P)的市场运行机制来看,市场经济中,产品的供应是被利益即获得最大化的利润的希望所驱动的,也就是说是趋向于PQ的值不断增大的,他怎么样才能使得这个值不断增大?假设市场容量、消费品品种结构不变,如果P价格不变,单靠增加商品供应量Q那么市场不会接受多余的产品或者接受了价格P是必然走低的,从而达不到获利的目的,只有P单独或者与Q一同增加的情况下他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便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因素,如果认为PQ的值应该保持不变,其中Q不断增长P不断下降,那是否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利润驱动性质的天方夜谭。那么要想使PQ不断增长就必须靠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改变消费品结构,用稀缺的产品来抬高价格水平,即Q是在市场供求和价格机制作用下的供应。因此在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市场中,等式的PQ 这边P和Q都有一个不断增长的要求,是主动的一方。而MV这一边在金融工具比较发达的市场上,是不受基础货币供应M0限制的,因为有M1、M2…等等工具,货币供应是随PQ的需求而动的。
您所说的资本运动,早在马克思就已经有深刻的论述了。至于资本主义的存在本身,正如熊皮特所言的“创造性毁灭”,恰恰不是创造稀缺而是消灭稀缺。技术创新在创造新产品的同时,也加速了旧产品的无形折旧,降低了旧产品的价格。因此,以电子产品为例,我们发现电子产品相对于我们的收入水平是越来越便宜了,而不是越来越贵了。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动力,就是不断的消灭价格奇高的商品。
    这点您说的应该是创新以后的情况,恰恰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利益驱动性,追求价格高利润丰厚的产品生产。真实的情况是在不断消灭价格奇高的商品的同时,价格奇高的新产品也在不断地诞生。没有稀缺的先行创造,哪有稀缺的消灭?
如果您仅以价格奇高的商品来解释通货膨胀显然是不合理的。假定货币流通速度V不变,货币供应量M的增速赶不上产出Q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前面的公式,价格水平P必然是负增长的,所以这时候会出现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
这种情况只在早期的金属货币和交换不发达的市场存在,或者您把货币供应仅看做M0,在信用货币市场上货币供应是不掌握在货币发行者手里的,而是掌握在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手里的,只要有需求,支付不是问题,没有货币市场会创造货币,然后迫使货币当局增发基础货币。
经济史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例子。……
通货膨胀这种事情是一种全局和宏观性的事物,最好不要看一时一地,最好用统计数字来说话,看M0与M1、M2、M3乃至M4、5之间数量和规模之比的历史演变过程,看看当今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比例是个什么情况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总结而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越快的技术进步将使得越多的货币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资本运动的速度加快,以货币状态闲置的资本减少,也就减少了通货膨胀的可能。
关于当今的技术进步,记得有人已经在呼吁创造性枯竭了,现在整个世界还没有走出危机,我想创造性枯竭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今好像唯有一群年轻人在期待“苹果”的带有各种侵权纠纷的创新,其他的如windows和 INTEL的更新已经不再引起人们多大的兴趣了。没有产品创新,技术进步将难以为继,也就是没有了通货膨胀,市场经济也将难以为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1 15:33:57
yangfw 发表于 2012-7-21 12:59
MV=PQ 从您的解释来看,我想您的意思不是把它当做“解释通货膨胀最为通俗的模型”,而是解释通货膨胀不可 ...
     “解释通货膨胀不可能的模型吧。因为您没有从这个公式给出产生通货膨胀的机制,只是说明了货币供应、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且说这种关系长期有效 。”
      我只是用这么几个公式来告诉您您的分析存在与现实不符之处。这个公式确实没有解释通货膨胀的根源,但是却可以准确的推测出长期通货膨胀趋势,这个是经济学所有学派都公认的。您对通货膨胀的解释,恰恰违背了这一公式。如果您认为您的理论足以推翻经济学两百多年以来理论成果,那我无话可说。
      “没有稀缺的先行创造,哪有稀缺的消灭?”
      稀缺需要创造么?人的欲望本来就是无止境的,一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过就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欲望而已。最需要担心的只会是生产满足不了需要。我所要说明的是价格奇高的商品其价格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无限的高,而且新产品的出现会导致旧产品价格的下降。您的理论其实已经假设了商品一旦定价就不会变动。这显然与您自己提倡的动态观点也不符。以不稳定的微观厂商商品定价来解释通货膨胀,肯定说明不了通货膨胀的内在机制。这种观点把商品价格作为市场外已经既定的外生因素,而非市场内生决定的因素,本质上就是对市场机制的背叛。当然,作为您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石,您极力维护这一观点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信用货币市场上货币供应是不掌握在货币发行者手里的,而是掌握在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手里的,只要有需求,支付不是问题,”
      信用货币时代,货币依赖于信用水平,您的信用水平难道已经高到您可以无金额限制的贷款了么?比尔盖茨似乎没有达到那么高的信用等级吧。既然信用是有限制的,那么信用货币的供给量也必然是有上限的。不可能存在“货币需求有多少,货币供给就有多少”的状况。
      “通货膨胀这种事情是一种全局和宏观性的事物,最好不要看一时一地,最好用统计数字来说话,看M0与M1、M2、M3乃至M4、5之间数量和规模之比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个理论如果连历史上发生过的现象都解释不了,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对历史的解释能力高低,恰恰是解释一个理论科学性高低的关键指标。如果您的理论都不屑于解释历史发生过的经济现象,那么我觉得也没有什么评价的必要了。

      最后,经过多天的回帖讨论,我觉得您对经济学的兴趣很浓郁,但是对经济学数百年来积累的理论成果却了解得比较有限。出于善意,我建议您多了解了解现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各项理论研究成果。相信这会对您的经济学研究大有裨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1 22:23:22
wj198857 发表于 2012-7-21 15:33
“解释通货膨胀不可能的模型吧。因为您没有从这个公式给出产生通货膨胀的机制,只是说明了货币供应、 ...
“ 我只是用这么几个公式来告诉您您的分析存在与现实不符之处。这个公式确实没有解释通货膨胀的根源,但是却可以准确的推测出长期通货膨胀趋势,这个是经济学所有学派都公认的。您对通货膨胀的解释,恰恰违背了这一公式。如果您认为您的理论足以推翻经济学两百多年以来理论成果,那我无话可说。”

如果说我的分析与现实不符,那么您能否解释一下这个“确实没有解释通货膨胀的根源,但是却可以准确的推测出长期通货膨胀趋势”的公式是如何准确的推测出长期通货膨胀趋势的。您说我要推翻“经济学所有学派都公认的”、“两百多年以来理论成果”,呵呵,我猜您可能是专业学术圈中人,有许多学术上的尚方宝剑不能不顾虑,我是圈外人,那些东西对我无用,我只认理儿,能说倒我我才服输。
     
您认为“稀缺不需要创造, 那么市场经济中经营者们无需对“第一桶金”、“市场先机”趋之若鹜“了,不必绞尽脑汁地进行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商战了。用不着动脑筋去创造,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当上富翁了。
“一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过就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欲望而已” 好像这话是在说共产主义,赚不赚货币都无所谓了。
“我所要说明的是价格奇高的商品其价格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无限的高,而且新产品的出现会导致旧产品价格的下降。”您始终把我说的创新理解成原有消费结构基础上的技术改进,而没有理解我说的消费结构的改变层面的产品创新,您理解的那种创新的确导致价格下降,我所说创新是导致价格奇高,是拿第一桶金的创新,高到什么程度,有多稀缺就有多高,它可以让野鸡变凤凰,我也没有说过商品一旦定价就不变了,第一桶是金,第二桶就可能是银,第三桶还会是铜,当然,第一桶也有可能是什么也没有,成了竞争的失败者,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奔金去的。
您说我“以不稳定的微观厂商商品定价来解释通货膨胀,肯定说明不了通货膨胀的内在机制。这种观点把商品价格作为市场外已经既定的外生因素,而非市场内生决定的因素,本质上就是对市场机制的背叛”,在您看来,市场经济下的价格是厂商自己定的,是非市场的内生决定因素,我真是无语,那么价格杠杆、供求机制是不是也成了非市场内生因素了呢?

关于信用货币时代的货币供应问题,      
我只是表达了在信用货币——纸币——时代,货币供应总量不受M0限制的观点,不同意您的货币供应是不变的(M0)的观点,至于谁的贷款额度上限有多高,那是银行具体操作的技术性问题,没必要纠缠在这里。
   
我认为用数据说明问题不比用有选择的现象的证明力弱。
最后,对您给我的建议表示感谢!我会去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理论研究成果的,只是我从来都对这些成果抱着为我所用的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2 10:09:42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2 13:33:39
没有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4 12:11:38
lbjxhsecret 发表于 2012-7-18 20:31
我想问一下:
“首先拿到新印出的钞票的人”指的的是哪一个群体?
主要是指那些进一步“创造”了货币量的 ...
本人将原文做了一点修改 以便更能理解 向原作者致敬
  
  
  通货膨胀如何把一个公平社会造成贫富分化的社会——
  首先要明确增发的货币不是同时平均的分布于社会上所有的人,而是有流向的先后。
  假设社会上有一万个人,每个人有10元钱,还有10万件商品。这样每件商品的价格是一元。每个人都可以拿出他的10元钱来购买10件商品。整个社会非常公平。
  假设有一年社会财富增加了一倍,变为20万件商品,但是**增发了30万元货币。也就是说,到年底的时候,社会上会有20万件商品,40万货币,每件商品的价格变为2元/件。增发的货币,第一个月到了1000人的手里,第二个月又到了另外1000个人的手里,直到最后所有货币分布于整个社会。
  第一个拿到这些增发货币的人,他可以以每件商品1元的价格购买商品。他拥有40元,可以买到40件商品。他后面的人如果拿出40元,则要以1.1元的价格来购买商品,只能买到36件商品。再之后就是1.2, 1.3,最后一个拿到货币的人,他面对的价格只能是2元/件。前面这些人拥有比平均数更多的商品,只能以其他人拥有比平均数更少的商品作为代价。
  如果可能的话,第一个人还可以贷款1000元,以一元/件的价格购买1000件商品。到年底的时候,以两元/件的价格卖出去。1000元还贷,1000元作为自己的财富。
  也就是说,离这些增发货币越近的人越占便宜。 而离这些增发货币越远的人,吃亏越大。某个山里人,在山里住了一年,等他拿着他的10元钱准备买他预期的10件商品的时候,他会发现他只能买到5件商品。
    这样一个原本公平的社会就变成了一个贫富开始分化的社会。注意这当中只是通过简单的通货膨胀,就已经完成了穷人富人的转化,完成了财富的掠夺。
     在现实世界中,贫富分化早已经存在。
     离增发的钱最近的人是那些离货币发行最近的人,他们会更富。货币是谁发行的呢?**和银行。离**和银行最近的是哪些人呢?**官员和他们的亲朋好友、银行家们、能够优先从银行获得贷款(注: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新增的贷款就是新增的货币)的人(往往是企业主)。所以首先得到货币的人都是那些有钱有权有势的人。离的最远的那些人,只能是那些穷人和无权的人,他们只会更穷。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38273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4 15:41:16
滞邂效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6 16:51:07
lwzxy 发表于 2012-7-17 11:24
“凭空增加”就是  "out of thin air" ,如帖子中提到的,央行开动印钞机印钞票。
问个体外问题
边际效用和主观价值算是奥派最先提出来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6 20:43:12
firebirdwq 发表于 2012-7-26 16:51
问个体外问题
边际效用和主观价值算是奥派最先提出来的吗?
不是。亚里士多德即认为正是由于交换双方认为所交换的财货之价值不等,于是才有了交换。

门格尔虽说大大发展了主观主义的传统,但有证据表明,这个传统是起源于萨拉曼卡学派的。奥派不能说是首创。此外,在《国民经济学原理》出版27年之前,一位西班牙天主教人士就已经解决了价值悖论,并且明确提出了边际效用规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杜尔哥也先于古典经济学家解决了这个所谓价值悖论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7 07:12:42
lwzxy 发表于 2012-7-26 20:43
不是。亚里士多德即认为正是由于交换双方认为所交换的财货之价值不等,于是才有了交换。

门格尔虽说大 ...
很好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8 23:23:38
学习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31 11:20:38
不错不错 学习到了经济学知识 满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 08:55:46
lwzxy 发表于 2012-7-26 20:43
不是。亚里士多德即认为正是由于交换双方认为所交换的财货之价值不等,于是才有了交换。

门格尔虽说大 ...
能推荐一些为部分和准备金银行辩护的文章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 09:54:58
firebirdwq 发表于 2012-8-2 08:55
能推荐一些为部分和准备金银行辩护的文章吗?
对银行部分准备金制度,教材、媒体态度似乎总是“辩护”(有反对的么?),或者是视其理所当然而无视。所以,我关注的是银行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弊端、缺陷,让我推荐这方面的文章说不定还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 10:20:52
lwzxy 发表于 2012-8-2 09:54
对银行部分准备金制度,教材、媒体态度似乎总是“辩护”(有反对的么?),或者是视其理所当然而无视。所 ...
1 “在1930年早期,由芝加哥大学的Henry Simons 教授、哈佛大学的Laughlin Currie 教授等人带头的一群经济学家,曾提出一种政策措施,即彻底改革现存的美国银行体系,要求所有的支票存款帐户交存100%的准备金。”
100%准备金最早是他们提出来的吗?能否介绍一下这两位教授。
2.针对100%准备金的主张,有没有人针对性的进行反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 13:38:14
firebirdwq 发表于 2012-8-2 10:20
1 “在1930年早期,由芝加哥大学的Henry Simons 教授、哈佛大学的Laughlin Currie 教授等人带头的一群经济 ...
1,早在1844年《皮尔银行法案》中即采纳了当时英国货币学派的健全货币理论,要求银行按100%黄金准备发行纸币,虽然不够彻底,参见德索托《经济萧条、银行改革与资本主义的未来》。你提到的两位教授我不熟悉,可参见以下链接:
Henry SimonsLaughlin Currie

2,针对100%的准备金,即使在奥派内部,意见似乎也不是统一的。罗斯巴德、许尔斯曼,以及上面提到的德索托,从财产权、伦理学角度是坚决支持这一主张的。但其它的人,包括Mises,就不那么确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支持自由银行业。而且,可以想见,在这种情形下,即使商业银行能够进行信用扩张,其规模较之现在无疑会大大缩小。否则,来自其它银行的竞争、可能出现的挤兑都会让其陷于破产倒闭的万劫不复之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 14:35:07
lwzxy 发表于 2012-8-2 13:38
1,早在1844年《皮尔银行法案》中即采纳了当时英国货币学派的健全货币理论,要求银行按100%黄金准备发行纸 ...
1、非常感谢,找到两位教授的介绍。皮尔法案的缺陷似乎就是未要求活期存款的100%准备。
2、奥派对活期存款部分准备金的观点我还是了解了一些,的确如果没有存款保险、一刀切的法定准备金率、倒闭救助,部分准备金银行是很难竞争的过完全准备银行的。我主要想找一些主流经济学对此的观点,不知哪里找得到?(我曾经咨询过北美的一位金融学教授,他的回答很简单,控制活期意义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 15:25:19
lwzxy 发表于 2012-8-2 13:38
1,早在1844年《皮尔银行法案》中即采纳了当时英国货币学派的健全货币理论,要求银行按100%黄金准备发行纸 ...
找到了30年代的那个主张,被称为The Chicago plan
http://fullreservebanking.com/proposals.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cago_pl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 15:30:59
lwzxy 发表于 2012-8-2 13:38
1,早在1844年《皮尔银行法案》中即采纳了当时英国货币学派的健全货币理论,要求银行按100%黄金准备发行纸 ...
找到了有关100% reserve的正反面文章,哈哈
http://fullreservebanking.com/papers.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 18:31:34
有点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2 19:11:24
事实上,通货膨胀永远是货币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0 13:29:46
lwzxy 发表于 2012-8-2 13:38
1,早在1844年《皮尔银行法案》中即采纳了当时英国货币学派的健全货币理论,要求银行按100%黄金准备发行纸 ...
请教一下,100%准备的立场如何看待 货币市场基金支票账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0 21:02:16
firebirdwq 发表于 2012-8-10 13:29
请教一下,100%准备的立场如何看待 货币市场基金支票账户
首先要承认的一点是,虽然货币本身有相当精确的定义,但货币供给就不是如此。因而,才有所谓M0、M1、M2等之区别。然而,即使这一通常采用的对货币供给的分类法,也不是没有争议的。因而,“货币市场基金支票账户”倒底是否应计入货币供给?(当然,通常的做法下它是被计入M2的)。这是你所提问题的关键。

对此,我比较认同 Frank Shostak 对货币供给的定义。他认为,是否应计入货币供给,关键是看这项可交易的金融资产是属于claim transactions,还是credit transactions(这两个短语,不知作何翻译)。如果是前者,则计入货币供给;如果是后者,则不应计入货币供给。而“货币市场基金支票账户”应属于后者。

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实际上是将货币投资于各类货币市场工具。因此,无论投资的时间如何短暂,也只是上述货币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而货币数量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虽然“货币市场基金支票账户”的“流动性”很强,但却不能就此视为货币供给,否则即造成重复计算。

你可以参考Frank Shostak 的这篇文章原文链接在此,但似乎不容易登录(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吗?),幸好我早已收藏。估计会有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3 18:46:46
LZ的帖子所述,将通胀仅归咎于货币当局
教科书上已经指出,还有其他的通胀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9 18:08:24
DTSS 发表于 2012-9-3 18:46
LZ的帖子所述,将通胀仅归咎于货币当局
教科书上已经指出,还有其他的通胀原因
你得确实搞清楚到底什么才是“通货膨胀”。

你教科书学得很好啊,可是,教科书上提到诸多“通胀原因”,需求方面的、供给方面的、天灾人祸,唯独轻描淡写的,正是真正的通胀原因——货币当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6 09:16:45
好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