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3.碳氢循环与能源分布
2012.7.18
在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碳、氢元素都排在氧元素的前面,说明它们产生于氧元素以前。
分析宇宙射线(对于地球来讲主要是太阳射线)的物质成分,主要是氢、氦元素,那么地球大气中的其他成分源于何方呢?我认为源于地球大气热层中的核聚变。
地球大气边缘存在数百公里的热层,从外太空一直延伸到距地表80公里处,温度高达数百至数千摄氏度。如此高温绝不是紫外线影响可以解释的,应该是核聚变、核裂变的产物,类似高能粒子加速器中发生的现象。地球表面的水、大气层中氢、氦以外的元素和地表的轻质化学元素可能都产生于此,碳元素也不例外。因此,地球的质量始终处于缓慢增加中。
不仅地球的质量处于缓慢增加中,太阳等恒星的质量也处于缓慢增加中,因此四十多亿年以前诞生了地球,并伴随质量的增加陆续产生了其他行星。不过太阳表面的核聚变可能始于基本粒子,氢、氦元素不过是其最初产物,其中的反物质继续参与太阳表面的核聚变,正物质受到排斥成为宇宙射线。
由于宇宙射线源源不断,地球表面的核聚变源源不断,碳、氢、氧元素也会源源不断的融入地球的物质循环,成为我们的能源。
地球表面的碳、氢、氧元素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只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生物燃料可以被我们直接利用,因此存在所谓能源危机。
生物燃料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有机成矿已经是科学常识,我不再重复。我关注的是石油、天然气无机成矿的可能性,因为地球岩层客观存在循环再生现象。而包含大量碳、氢元素的岩层重返地幔时有可能发生化合物的分解重组,一部分相变为其他化学元素,一部分结合成石油、天然气,沿地质断裂带两侧运移聚集成为油气田。
分析我国和世界地质断裂带与资源分布,我们会发现重合现象。特别是油气资源,几乎都分布在地质断裂带和板块重合附近,恐怕与其无机成矿不无关系。
断裂带提供了运移条件,而地球板块的重合挤压提供了化合物重组和碳氢元素重新结合为油气资源的可能性,能源分布自然与地质断裂带和地球板块的交汇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