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035 0
2018-04-30

4050.星球内部可能的气体、液体、固体层次

2018.4.30

地球表面物质运动包括板块运动、洋流运动、气体运动、生物运动,具有星际普遍性、比较活跃和显而易见的是洋流运动和气体运动。

地球存在地日和地月两个星际对偶磁场,是否存在第三个还不清楚,因为内地核是否相对独立、地月之间是否还有对偶物质聚集并与内地核形成共同磁场还不清楚。大气层、地壳、地幔同属地日磁场对偶层次,地表物质反映地幔物质运动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反映地核物质运动的可能性。

分析《元素周期表》,不同周期元素可能对偶星球的不同层次形成,熔点变化反映不同层次的温度变化,也就是光子密度变化,不同分区具有相对统一的变化规律。D区元素熔点最高,p区相对较低,s区域和ds区域是过渡区域,各有两个熔点差别很大的化学元素,P区的0族元素全部是气体元素。

熔点高低未必决定元素在星球内部的物质形态,却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气体元素也可能以化合物和固体的形式存在,独立形态以气体形态存在的可能性更大。

地震波可以部分反映星球内部的物质形态,地幔和地核之间可能存在地日和地月两个磁场的磁悬浮,或气体层次兼而有之,低沸点元素在高温下很可能气化。

地壳和软流层之间没有磁场分割,也有地震波异常,所谓“莫霍面”,是否惰性气体、低沸点元素气体和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地下水、低熔点元素液体聚集?也未可知。

地球表面物质的运动是很有规律的,是否反映地幔物质的运动很有规律?

地球大气的不同层次是否对应地幔不同层次相对运动?如果确定,对于气象学和天体物理的发展都是“福音”。

热核聚变很可能产生降温效果,因为大量光子转化为化学元素。所以,星球内部的温度并不统一。局部的热核聚变很可能产生局部温度和磁场的巨大变化,对偶在星球表面形成热带气旋和龙卷风。有规律的聚变反应会形成有规律的物质运动和磁场变化,对偶形成星球表面物质运动的相对规律性。所以,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有益于两个学科的发展。

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不代表整个恒星都是火球,就像地球大气边缘的热层不代表地球不同层次的温度一样。

任何化学元素都可能有“三相态”,气体和液体的变化较为明显,相对容易,固体形态的变化相对微小、隐秘,通常带来破坏性后果。所以,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原来以为星球内部冷热层次交替出现组成对偶层次,现在也不敢确定,因为决定物质形态的因素很多,同一温度不同元素、不同重力条件也会有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热核聚变相对容易,冷核聚变相对困难。

生存条件制约了人类对事物的观察,技术条件、学习条件也有制约。所以,我的看法大多来自推理,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