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1778 3
2007-03-16

今天才发现制度经济学版“改规”了,新规的主旨在于提高帖子质量。这其中就综合运用了激励、惩戒、制衡和约束这些机制——我以为是不错的。但实际上运行中能否如愿以偿的提高专栏“效率”就不得而知了。于是也就想到如下问题:

大至对国家政体中的高官,小至幼儿园中的幼儿管理,其中激励、惩戒、制衡和约束这些机制都不可少的。“激励”是最常用的制度,但也会带来惩罚,有一本书《奖励的惩罚》就专门谈了奖励负面“效率”,而我们对学生通常是用激励的,因为运用激励产生的效率会更高;“惩戒”要慎用,因为会激化矛盾,但打击贪腐,非严刑不可,尤其对高官惩戒所产生的“效率”会更高;“制衡和约束”较为“中性”,有效的权力制衡与约束机制,是实现政府的良治有效之路。现在建立预防贪腐局,大约也基于此,这也是国家体制与机构设置的常用制度,但往往执行的效率又并不高。而观西方的宗教(如基督教)中的信仰,其实也是一种制衡和约束,它却很有效率。

总之,激励、惩戒、制衡与约束是管理(治理)之良策,但由此我又想到:

1、这些机制(制度)的是否受环境限制或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能否结合“如何实现专栏主旨”———凝聚智慧,集聚人气展开讨论与分析。

2、如何使用才能提高效率?----两会今日结束,以下是贯彻实施。社会(企业)治理(管理)同时需要以上的这些机制,以实现和谐发展。但是否也要社会基础或条件,这个基础或条件又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16 15:05:00

只想就新规同时就楼主问说几句。说明制度实施效率是与大“环境”是相关的。

所定新规很好,但仅靠一个专栏的“规则”很难如愿。如制度经济学专栏与论坛环境相关,而论坛又与网上与相当等级论坛制度有关——即大环境相关。

我通常在制度版只看而不发帖,道理很简单,在这个版面跟帖“成本”远远高于娱乐栏目和免费下载栏下的跟帖而,而“收益”相同,即积分均为3分、“文章”加1篇;当然最好是跟“恭贺”帖,那更绅士一些。前者跟帖会因水平限制有“内容不符”或授人以“柄”的风险,或者出现“沉没”成本;而在某些栏目写“顶”“谢谢”“好”还会被冠以是礼貌(真可谓一字一文章,“名利”双收)。当然,真正的经济学人是不会计较这种得失的,他们要学以致用,会更注重实际效率。

我试想专栏相关制度可否改一下,登录只记魅力1(无币无积分);如在制度版跟一帖币2经验5……娱乐栏跟一帖只记经验3,(无文章),而免费下载跟帖经验1;原则上视栏目不同性质而定酬劳。凡在有酬币专栏跟水帖者由版主删,币只然就没有了,而优秀帖则可以由版主另行增加奖励(此专栏版主所说的“自由量裁权”)。至于是发主题帖的则分“转帖”与“原创帖”,另由相关规定由版主视帖质量另加奖励。由此体现“多劳多得”的制度。这种导向会让会员多参加学术方面的讨论。(将讨论专栏、欣赏专栏与下载专栏分开,技术上应该不是问题,但不知与网上相当的学术栏目“通用规则”是否有悖。否则要另行考虑)

以上是一个外行对楼主的回复,也算是对论坛制度的建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7 16:28:00

对楼上的补充。

与会员偏好相关,若会员们上论坛者多从愿事于学习与研讨,激励即便趋于零,发帖者也众。

与论坛所有的资源优劣与多少与资源定价相关,当资源丰富且稀缺、且需论坛币定价较高时,为获取资源,为获取“币”帖者众,为获奖励,优质帖便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8 00:55:00

1、这些机制(制度)的是否受环境限制或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能否结合“如何实现专栏主旨”———凝聚智慧,集聚人气展开讨论与分析。

2、如何使用才能提高效率?----两会今日结束,以下是贯彻实施。社会(企业)治理(管理)同时需要以上的这些机制,以实现和谐发展。但是否也要社会基础或条件,这个基础或条件又是什么?

楼主以上的两个问题很有启发意义。很想就此说点什么。根本来讲,制度的主要功能当然是作为一种激励约束机制安排出现的,而且约束惩罚本质上也是一种激励,虽然是负向的。但我以为,激励绩效高低虽然受制于很多因素,但一个基本原则是要实现激励相容,且一定要与其个体的利益和权利实现结合在一起。我们所设计的激励目标往往是其私利实现后的副产品。对一个农民怎样激励呢?可能减免点税贷点再生产的款足矣;对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你若讲仁慈那就过于天真了!另外一点我想说的是,无论这些激励机制安排的具体设计形式如何,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其能得以自我实施和执行。我国在各领域的制度、规则应该说已较完善,但绝大多数都要靠政府等第三方执行协调,即不堪重负、交易成本高、效率低,又违反自选择激励原则,出现集体行动的难题。这早已为奥尔森和布坎南等人所反思。出路恐怕要更多地发挥当事人、组织尤其第四行动集团的力量,他们在当代社会中对大规模构建社会资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益处是多多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回答了楼主的第二个问题。因此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还是要适当放宽的,允许各种民间公益组织的成长。

对于第一个问题,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任何机制(制度)的实施都要受一定的时点、经济、社会环境或条件的制约。例如转型期就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一个重要约束条件。在这一环境下,很多制度和机制安排的传导路径肯定与现代发达经济是不一样的。三农问题如何解决?还是要考察其特殊经济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的。我将在一篇文章中作初步讨论。转型期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虽然它是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但它又何尝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动力源呢?甚至也可能是我国宏观经济稳定、高增长低通胀的源泉。我国的经济结构太特殊了,环境太特殊了,虽然问题成堆,但也同时蕴含着巨大的契机、能量和希望。对于其本来面目和神秘定律,我们恐怕还未见其冰山一角。

琐碎随想,各位大虾见笑。恳请批评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