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3680 6
2012-07-20
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各专业的博士毕业以后,多数都是应该去学校教书、或去研究所工作。这种观点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当然有它的道理。
架不住几十年下来博士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越来越失衡,每年从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博士越来越多,而学校、研究所的职位增加没那么快。于是物理、化学、生物之类在工业界没那么多机会的专业,博士们做博士后的年限只得越来越长;而对计算机之类专业来说,工业界不仅机会比其他专业多得多,钱也相对较多,而且没有研究型大学头几年的tenure压力,加上做的是现实世界用得上的产品,和学校里那种空中楼阁式的研究比起来另一有种满足和成就感,所以对这些专业来说,许多人宁愿进工业界不愿进学术界也是正常的。
当然也有不少朋友先试了试申请学校,没能成功,才转向工业界。这些朋友要说真对学校生活有多浓厚的感情,其实也未必。许多人之所以申请学校,一个因素是觉得自己的研究做得不错,不往下做很可惜,一般来讲只有去了学校才能当自己的老板,有更大的自由度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另一个因素则是经济上稳定,因为美国学校的tenure制度基本上保证了头几年不会失业,熬过头几年如果能拿到tenure,那以后就更不会失业了。后一个因素在经济不稳定、工业界对人才需求小的年头作用尤其大。通常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年头,是没几个人愿意到学校教书的。也不排除还有其他一些因素让学校的教职比工业界更有吸引力。比如说有的牛人正是因为明知学校难申请,才要迎难而上,以此来证明自己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体现自我价值、得以满足一种成就感。还有一个因素是在学校任教的话,一般来讲比工业界容易办身分。至于真正因为喜欢学校生活而申请教职的人,总的来说是少数。而且这里头往往带有对现今学术圈生活的误解。喜欢学校生活的人,往往生性比较恬淡,觉得自己适合呆在象牙塔里头悠闲自在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与世无争。但学术圈最近二十年演变下来的情形已经很不一样了。现在的情形,想在学校氛围里生存,通常要性格非常aggressive的人才办得到。比如要有很刚硬的心肠拼命push学生干活,要有八面玲珑的手段到处结交,套取资金,等等。如果既出不了多少活又不能套来资金,好像学校真没有什么理由给tenure。某位导师曾有一次感叹说,幸好他早生了二十年,要是放到现在,他这样的性格恐怕是很难找到教职的,就算找到了也很难生存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7-20 20:58: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1 15:56:06
xinchuzu 发表于 2012-7-20 07:58
博士,原本就是为高校,研究所培养的,不懂的不要乱说。
怎么向你解释呢,博士一般都是做学术研究的,也只 ...
你说按道理说没有错,只是适合做博士的人很少,而做了博士能成为高级参谋的人更少。尤其在金融业界,很多博士在做着程序员的工作。
比如MBS的估值,你如果都不去编模型,怎么能知道他们的价格怎么出来的,那么说提出参谋建议就更是空谈。so,entry level还是要做很多基础工作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是这样,哪怕你是博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1 16:17: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1 17:28:05
博士应该走学术路线,或者搞实业自立门户。哎,现实不允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2 14:52:11
去高校教书搞科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