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社会生产和发展(三)
——给老同学的信
第三个基本经济规律:纸币规律
资本主义在自由竞争的时代,生产价格的规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哪里,金货币是以金铸币的形式流通的。在流通中,由于金铸币的磨损,没有任何价值的纸币代替了金铸币!这里的区别是:1,金铸币有价值,纸币没有价值。2,金铸币的流通总量是由流通商品的总价格决定的。纸币的流通总量是由国家控制的。3,金铸币在流通中数量不能超过商品总价格,超过就要退出流通,不足就要投入流通,所以,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纸币的流通量只有它在代表金铸币总量的时候会和金铸币一样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而因为它是由国家控制发行,所以有可能就会超过它所代表的金铸币的数量,超过的部分就是通货膨胀!以金本位发行的纸币就符合这些特点。
现在的问题是,脱离了金本位的纸币情况怎样呢?或者说纸币的经济规律是什么呢?
纸币要和商品交换,是按照什么确定商品的价格或者说商品的交换价值呢?既然纸币没有价值,那么就不可能成为价值的尺度。那么纸币和商品交换并能够确定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说明纸币本身具有交换价值,因为“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资本论》一卷49页。
纸币的交换价值是怎样确定的呢?是由它在流通中的数量决定的,是和流通中的数量成反比的:流通中的数量越多纸币的交换价值就越少,反之亦真。
纸币数量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时候,支配金货币流通的一切规律都反过来了,颠倒过来了。
第一,如果说,金的流通是因为金有价值,那么纸币的有价值是因为纸币的流通。
第二,如果说,已知商品的交换价值,则流通中的金量决定于它自己的价值,那么,纸币的交换价值决定于流通中纸币的数量。
第三,如果说,流通中的金量随商品价格的涨跌而增减,那么,商品价格是随着流通中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第四,如果说,商品流通所能吸收的金铸币有一定的数量,因而流通中的货币量的交替地发生紧缩与扩张乃是必然的法则,那么,纸币不论多少都可以纳入流通。
第五,如果说,国家发行铸币只要低于它的名义内容(本来是一镑,发行的却是0.999镑)就已经是贬低了金铸币的价值和损坏了它当做流通手段的机能,那么,国家发行无价值的纸币,倒是作了完全正确的措施。
第六,如果说,金铸币显然只有在商品价值本身用金计算或表现为价格的时候才代表商品价值,那么纸币似乎直接代表商品价值。
简单地说:纸币的规律就是在纸币成为唯一流通手段的地方,商品价格是随着纸币的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由此可见,在纸币成为唯一流通的地方,不仅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的规律消失了,而且商品的价格由生产价格决定的规律似乎也消失了。因为现在的商品价格完全服从纸币的数量!纸币的数量越多,商品的价格就越高!商品的价格越高成本价格也就随之升高,利润随之升高,工资也随着升高,所谓的国民生产总值也随之升高!社会生产和交换完全服从纸币的规律而表现为纯粹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是导致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是导致物价上涨的罪魁祸首!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导致通货紧缩的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自从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诞生以后,纸币规律就成了,一方面剥削本国人民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掠夺世界资源和发动战争的手段!
老同学,我觉得以上三个基本的经济规律,是在人类历史上产生的和发展的,正是这三个基本的经济规律不仅发展了人类的生产和交换,而且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老同学,我深深知道,对这三个基本规律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需要你给于帮助!
劳动者2012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