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社会生产和发展(一)
——给老同学的信
老同学:你好!这几天我和规律较上了劲!什么是规律呢?太阳是一切生物生长的条件,吃了腐烂的食物就一定会生病,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都是有前提条件或者说有一定的原因,这个条件和原因就是规律,或者叫法则、定律等等。我上两封信说的规律就是这个意思。
认识规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释现象!例如,如何认识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共产主义的历史,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毛泽东时代和改革开放表现出来的各种社会现象。所有这些现象都有它自己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都是有一定的原因、一定的条件、一定的规则、一定的模式、一定的法则或者说一定的规律。但是人类社会就最近的五千多年的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都是在一定的规律的指导下发展过来的。因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那么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也一定会像自然界的任何事物一样遵守自然规律。总的来说,人类社会总规律就是社会生产是从农业发展到工业,是从手工劳动发展到机器劳动,人类社会财富总是不断增加的。
人类社会的总规律是在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发展的。这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第一,价值规律。第二,生产价格规律。第三,纸币规律。这三个基本规律的核心就是货币!
第一个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就是,人通过劳动把自己的体力、脑力或者说劳动能力物化在商品中,这种物化了的东西就是价值。这种价值的量就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就是价值的尺度,劳动时间越多,物化在商品中的价值量就越大。劳动时间越少价值的量就越少。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会缩短劳动时间,因此,商品中包含的价值是随着劳动生产力成正比例的变化。这就是著名的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商品交换的数量。所谓商品就是交换的产品,不同产品的交换数量的确定,就是由商品中包含的价值计算的。每一种商品都有一定量的价值,例如,一顶帽子包含两个劳动小时,一双鞋包含四个劳动小时,那么,一双鞋=两顶帽子=四个劳动小时。这就是帽子和鞋子的交换数量,这个交换数量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这里必须记住:价值是每个商品中包含的固定不变的劳动时间或者价值量,而交换价值是两种不同的商品的交换关系或者交换数量。
交换价值起先表现在一切商品的互相交换的数量上,后来发展到一种商品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的数量上。例如,一双鞋的交换价值就是两顶帽子,或者等于两顶帽子。一顶帽子的交换价值就是半双鞋,或者等于半双鞋。后来人们发现黄金这个商品,也包含人的劳动例如一克金=两个劳动小时(为方便随便举例),那么,一顶帽子=两个劳动小时=一克金,一双鞋=四个劳动小时=两克金。其它一切商品也是这样。金这个特殊的商品,就成了一切商品的等价物。承担等价物的金商品就成了货币!并因此成了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尺度!也就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的尺度!现在,一双鞋=两克金,一顶帽子=一克金,就是商品交换的数量也就是商品价格。由此可见,金货币的第一个职能就是确定商品的价格!
商品的价格一旦确定就可以进行交换,这种交换的形式是:用自己的商品交换金货币(卖),然后用得到的货币交换别人的商品(买),这就是货币的第二个职能——交换手段。卖了以后不一定当时就买,就得存起来,这就产生了金货币的第三个职能——储藏货币。这就是金货币在简单商品交换中固有的三个职能。
价值规律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一旦劳动时间物化在商品中,就永远不会变化,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因此,商品交换价值或者商品的价格只要商品和金货币的价值或劳动时间没有变化(这在一定长的时期内完全是有可能的)那么这个价格就不会变化。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以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和发展就是遵循价值规律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产生了中国社会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产品生产为主,多余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产生了在皇权专制主义下的,以土地公有制的亚细亚所有制形式,或者如马克思说的古代共产主义形式。
看看毛泽东时代的历史,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和公有制,由于中国处于贫穷工业不发展的情况下,中国无产阶级不得不利用资本主义成果或者说不得不实行列宁发现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中国的工业以便达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价值规律自然就起了组织特殊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的作用。
老同学,我觉得价值规律是理解中国古代共产主义和毛泽东时代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一把钥匙!因为那里的一切社会现象,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一切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都可以用价值规律来说明!同样道理,生产价格规律是理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的一把钥匙,纸币规律是理解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的一把钥匙!我认为只要这些基础性的经济规律弄明白了其他一切就能说明了!
劳动者201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