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自然存在,而这一客观存在的价值规律,并不受斯大林所表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与实现目的的手段所主导和决定。不仅如此,因为斯大林所讲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所谓最大限度的满足,而价值规律所讲的则是等价交换,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和客观上要求分配社会必要劳动量于各部门,所以,价值规律相对于斯大林所讲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表现为外在的强制性的规律,并不表现为被主导和被决定的规律。
这里有问题了?
商品经济是指最后环节么?
还有一点价值规律并不能导致最优的价格体系,如果是均衡的价格体系那么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就不会有经济危机。用人为的计算出最优的价格体系显然比价值规律更为合理。所以那些攻击计划经济无视价格规律,在我看来就应该无视价格规律,人为计算和组合的价格体系比价格规律更为合理。
斯大林在这上边的看法和认识上是完全正确的。
在过去,我们的企业该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机器设备的而不采用,就是已经采用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机器设备的,在使用上也不十分关心,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先进设备应有的功效来。还有相当多的企业,把国家调拔来的先进机器设备,放在仓库里睡大觉,甚至任其风化生锈,以致变成废品,而不予以关心。
这也就是中国计划链环被中断(由于政治动乱造成的)。如果去套苏联那乱环环相扣的体系是不成立的。
总以为自己和别人的名称一样,就以为别人也和自己一样,如果真这样认为是最可耻的。
中国是由于政治运动,没有严格的计划体系,所以某中环节生产原件也会被浪费,而不像苏联环环相扣。中国其实根本就没有建立起像苏联那样严谨的计划体系。
:第一,对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来说,它在具体地组织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时,所必然遇到的是社会化分工和商品生产中的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竟争等局面。这就迫使生产者一方面改善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根据市场变化的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并积极参与企业集团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提高自身生产和经营的应变能力;再一方面,必然自觉地接受来自国家的宏观控制和指导,以避免生产和经营上的大起大落与破产的风险。第二,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虽然不能通过行政指令直接地去组织生产和经营,但却必须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实行对宏观有效控制和指导,把单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和经营纳入到国家能从宏观上控制的范围内,以免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和破坏。
用一个没有形成严谨计划经济的框框去套有严谨计划体系的模式,你这样做不觉得可耻么?
另一方面,根据市场变化的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并积极参与企业集团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提高自身生产和经营的应变能力
怎么变化,价格体系是均衡的怎么变化,任何需求都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的,而严谨计划体系,是标准化变型了的,一个标准化的经济怎么会有这些强列的波动???
自然,由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所产生的某些经济原则或经济规律,也就要寓于商品生产的社会生产关系和商品生产的社会形式之中,并通过后者表现出来。并且,由商品生产的社会生产关系所产生的某些经济原则或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竟争和一定程度上的无政府状态等,同样也会必然地存在并表现出来。
只要能计算出的均衡的价格体系,那么就不存在成本上的竞争.供求关系,实际上也和产业的比例有关系.
各行业从业人员的购买能力是反映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上的,而价格体系又代表了这种比例关系(任何需求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的,离开了价格体系,社会总需求就是一个思维陷阱,如无钱的人,不管有多少需求,也没有钱,也就是没有够买能力).只要计算均衡是不会存在这些问题,而计划经济是标准化变型了的,当然中国没有像苏联一样标准化.
斯大林的论述完全成正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 14:57:17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 15:43:32编辑过]
根据经历,在革命建设的年代,很少有什么设备在闭置浪费。并且,产品生产的核算,也是相当的严谨。
68年左右,我在山东省枣局机厂学习。在那里,拆下来的旧缧丝,各种金属屑,都一一装箱,无一浪费。
又臭又长,值得枪毙!
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谁有时间看这种又臭又长的贴子?还没有新义,如果缩短80%,可以增
长80%的回贴率!
根据经历,在革命建设的年代,很少有什么设备在闭置浪费。并且,产品生产的核算,也是相当的严谨。
68年左右,我在山东省枣局机厂学习。在那里,拆下来的旧缧丝,各种金属屑,都一一装箱,无一浪费。
是啊.工人师傅们把单位的公物都拿到自己家里去搞建设了,当然没有闲置了.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