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变得全球化 德鲁克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在发达国家变成一种落后的经济体制。传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私人所有制结构已不复存在,这一点无疑很难否认。列宁很早就指出,资本主义已经进入
帝国主义这一高级阶段。事实上,帝国主义并不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
现在的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关系。这不是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
德鲁克指出,现在以及未来的社会很难以过去的概念理解。有人可能会问,当前的改变只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变化,还是包含着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无论如何,后资本主义社会都是个模糊晌概念。
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或出卖劳动已不再足以定义社会阶级。但由此并不能认为,在控制资本意义下的阶级已经消失,或凭借生产资料私人所有足以定义资本主义。正如经济评论员迪尔利克所说,这是一种能把资金转变成资本并产生更多资本的经济体制,归根究底依赖于生产和榨取剩余价值。虽然资本所有制方式已从资本家所有变成了机构控制(
养老保险基金、法人团体等),但从根本上看,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没有变。
在上世纪90年代,养老保险基金提供了超过一半的可利用投资资本。但这并没有使收入或利润分配更平等。以
美国为例,超过一-半的收入和利润被控制在1%的人手中。不平等不但依然存在,而且还在加剧。
阶级的概念在新的环境下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修订,但这一概念不会消失。随着资本的全球化,阶级也在变得全球化。商品生产向知识生产的转化导致了新的劳动分工,但并没有带来一个
后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生产只是改变了位置。
迪尔利克指出,发达国家改变战略,通过控制信息和知识继续掌控世界经济领导权的尝试,很可能掩盖了一场正在酝酿的危机。工业生产的重新定位造成了资本以及知识和信息的转移。从长期看,没有理由认为商品生产将继续与知识生产分离。例如,
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方的大学校园向欧美高等教育机构开放,就反映了知识流动的变化。
我们可以说,这不只表明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还表明全球资本主义的出现,换句话说,即资本、生产以及拥有共同利益的资产阶级和新的内部矛盾的跨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