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205 0
2012-07-23

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纸币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一)

——给老同学的信

老同学:你好!货币作为价值是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发生作用。货币作为生产价格的费用是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中发生作用。货币作为纸币是在垄断资本主义中发生作用。今天我主要探讨纸币的作用。所以,这里说的经济,既不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简单商品经济,更不是产品经济,而是在纸币作为唯一流通的地方的经济,这种经济就是纸币经济!在纸币经济中纸币的规律发生作用,所以,纸币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纸币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

关于纸币的规律和发生作用的过程,我手边有一本书《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与信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57年第一版,1980年第二版,作者是:林与权,陶湘,李春。这本书是高等财经院校试用教材。在这本书中谈到了纸币规律以及发生作用的情况。我认为,只要经济符合纸币经济的条件,那么,就可以用书中揭示的规律来说明纸币经济的发展过程!

纸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金本位纸币,一种是脱离金本位的纸币。这里主要说的是脱离金本位的情况。

一,  纸币为什么会贬值?

纸币贬值的原因是“在金本位条件下,流通中货币量的调节是通过黄金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自发进行的;但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这个货币流通的自发调节机构遭到消弱甚至破坏,因此难免会发生货币量过多的现象。特别是资产阶级国家往往利用纸币的发行来弥补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等,这就必然造成发行过多,从而引起纸币贬值。”此外,还有两种情况也会引起纸币贬值:第一,人民对发行纸币的ZF的信用发生动摇时,会引起币值的波动。这时即使没有过多发行也会急剧贬值。第二,对于黄金、白银的过度需求也会影响币值。这两种情况可能与过度发行没有联系而独立地出现。但他们往往是密切相联的。过度发行本身就会促成这两种情况出现——纸币大量发行与纸币急剧贬值,一方面会加强人民对ZF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又会引起人民抢购金银以保存财富的活动。这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会使纸币流通状况进一步恶化。

所以,从根本上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纸币流通是不稳定的。但是尽管如此,它却被垄断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看做一种更便于它们进行掠夺的工具,一种更便于根据它们的利益进行“调节”的通货。纸币的数量是可“调节”的,因为它的发行不受金属准备数量的限制,可以由垄断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需要来决定;纸币的币值也是可以“调节”的,因为它不像金币那样具有内在的价值,从而更便于通过币值(从而通过价格)的变动来扩大对内和对外的掠夺,实现收入的再分配。

二,纸币为什么会发生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与纸币流通有密切联系的经济过程。因为,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可能出现通货过多并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的现象。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可能出现通货过多的现象,这是因为:(1)金属铸币不会超过流通中的需要,过多的铸币会自动地退出流通形成宝藏;(2)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银行券不可能发行的过多,过多的银行券会通过兑换黄金回笼到银行;(3)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支票流通也不可能过度地超过流通需要。因为过多的支票流通只有在银行大量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上才能出现;而派生存款的创造,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是受银行库存现款的数额所制约的。金属铸币流通条件下不仅不会发生通货过多的现象,也不会发生通货贬值的现象。货币符号可以与金银自由兑换,从而它们不会对金银贬值;至于金银铸币本身则具有内在价值,所以也不会对自己“贬值”。

然而,纸币流通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纸币以及纸币化的银行券,当它们的数量超过流通中的需要时,不会像金币那样被储藏起来,也不能通过兑现金银而退出流通,因而会出现通货过多的现象。与此同时,支票流通的规模也会超过流通的需要,因为当银行不再需要以金币支付存款时,就有创造过多的派生存款的可能。过多数量的货币符号的存在就会引起通货贬值。

由此可见,通货膨胀的前提是纸币流通;对通货膨胀这一概念首先应该理解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引起货币符号贬值的过渡发行。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流通中通货量没有增加也可能发生通货膨胀,例如,当生产和流通规模大量缩小时,流通中原有的通货量和缩减了的货币必要量相比,就成为多余的了。但是,通常通货膨胀的特点是流通中纸币量大量增加。传统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和纸币的财政发行相联系,特别是在战争时期;当纸币的发行被用作为弥补财政赤字,解决财政开支的手段时,它的发行并不以国民经济的需要为依据,因而必然是过度的。但是,财政发行并非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还有一些发行活动,也同样会造成通货发行过多,成为通货膨胀的因素。例如,为了人为地刺激经济过度扩张信用,就会形成人为地增加货币投放,使通货发行量超过流通的需要,发生通货膨胀。又例如,当长期大量的对外贸易顺差形成巨额外汇贮备时,一方面,商品从国内市场消失,输出到国外去了,另一方面,为收购出口所得外汇要增加货币投放,这样也会造成流通中通货过多,成为通货膨胀的因素。

信用扩张即使有资金来源,在一定条件下也还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因素。例如,银行吸收短期资金而把它用于长期贷款就属于这种情况。银行在办理这项业务时往往要依靠国营信贷机构或中央银行的支持,也就是说,当短期资金的所有者需要使用它,但这项资金却由于用作长期信贷而被冻结时,银行就要依靠向中央银行取得贷款来保持清偿力,换言之,也就是依靠向流通中增发货币来解决。这就常常会增加通货膨胀的过程。再如,信用扩张也可能促成过度投资,使投资超过必要的限度。这种情况会引起资本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紧张,因为随着货币资金的不断流入,会有大量商品从流通中抽去,但在一段长时间内却没有产品投到市场上以吸收投入的货币,从而导致物价的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加剧。

不但如此,在纸币流通和存在着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有些看来不是直接的通货膨胀因素往往也会成为加剧通货膨胀的力量。这些因素在经济过程中和通货膨胀因素密切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推进的,例如,垄断组织抬价就是这类因素中重要的一个。一方面,如果没有通货膨胀的因素,垄断组织要保持不断地价格上涨是有困难的,也不会形成全面的价格上涨。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刺激经济的膨胀政策,如增加国家的商品采购,实行信用扩张等,都是以保持垄断的高额利润(从而也就必然要保持垄断的高价)为目的,这些通货膨胀措施,支持了垄断组织抬高价格使它不致下降,甚至在危机时期还可以保持高价以至继续提价。另一方面,垄断价格的抬高又会引起财政开支和信用规模进一步扩大,更加增多货币投放的数量,从而加剧通货贬值和通货膨胀的过程。

通货膨胀还会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国外大量投机资本的流入,使流入的国家为收购外汇而发行货币,从而导致流通中货币量增多;再如,当与一个国家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时,该国输入商品价格就会提高,从而会引起国内物价上涨和货币发行增多;如此等等。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国家称之为“输入的通货膨胀

老同学,这就是纸币规律即纸币的交换价值随着纸币的发行量的增加而贬值的规律的比较详细的内容!以上如果把货币二字改为纸币就更清楚了!

劳动者201272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