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了,200多毫米的雨怎么就能把帝都给淹了呢?实在是觉得有必要理一理。
推算过程:
1、据报道,北京城区降雨量212毫米,是61年来北京经历的最大强降雨,降雨最大点在房山区河北镇,降雨量为460毫米。
212毫米是什么概念呢?212毫米,也就是21.2厘米,还不到四分之一米,也就是手掌一扎那么高。最大降雨点房山0.46米,不到半米。
2、积水有多深?可以用被淹的车来推测,轿车有多高呢?1.45米。公交车有多高呢?单层公交2.5-3.5米;双层公交4-4.5米。
3、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有多大呢?因为最低的蓝色预警是50毫米/12小时以上,以往是能够排走水的,所以在以往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可以推测排水能力应该在50毫米/12小时左右,那么16个小时就能排走将近70毫米的水,总共下了212毫米,所以排了1/3。
4、假设排水系统如上述推理能够排掉三分之一的水,则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雨水成为积水,那么积水的高度(取中位数3米)除以剩下没排走的平均降雨量(212-70=142毫米,14厘米)的商是21.13倍,取整21倍。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21倍和2/3的积水可以得出哪些推测:
(1)21倍意味着20块地的水全部累积到1块地上面了,也意味着有20块地没被淹着,有1块地被淹了,所以可以推测此次被淹面积占北京市面积的1/20;
(2)21倍还意味着如果21块地都能够各自的排水的话,那么积水会仅仅是没排走的平均降雨量(14厘米),14厘米的水不会淹死人吧?建了21块地,却只建了1块地的排水系统,就是现在的结果;
(3)2/3的积水排不掉,意味着城市建设的规模超过了排水能力的两倍之多(2/3除以1/3),排水能力严重滞后;
(4)城市建设的时候,配套的排水系统应该是会按一定的比例来配套的,相信设计方应该不会不懂这个?可是为什么配套的不够呢?没有预料到雨量如此之大是一个原因,可是里面有没有偷工减料、损公肥私的事呢?好像到现在还没有展开调查。
(5)假如是偷工减料造成的话,那么偷工减料、损公肥私了多少呢?因为缺少现有排水能力的两倍,所以可以推测偷工减料、损公肥私的价值大概是现有排水系统造价的两倍,现有排水系统的造价应该是个天文数字了吧。如果假设成立的话,这些本应该投入建设排水设施的天文数字的工程款到了谁手里了呢?好像也没有展开调查。
后注:由于本人难以获得所需数据,所以以上推理仅凭借公开数据推测,结论可能存在瑕疵,请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各位如有更好的推论,也请不吝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