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者,写一本西方著名大学经济学的大众介绍书籍,这多少是有点尴尬的。不过,在本人新书中,也竭力尊重西方经济学的学术成果,有些内容并不百分之百荒谬。以下为其中一节
为什么穷人的捐款比比尔盖茨更可靠?
我们通常总是先入为主地假设,智商或者能力不足的人才会作弊,钻空子,但事实常和我们预设的相反。行为经济学奠基人阿莫斯和卡尼曼认为,人对于风险和收入的看法是不同的,损失的负面影响比收益大。亚当认为,“益智游戏”的损失太大,教授们拿到作弊证据的可能性为零,在这种情况下,他比卡普兰这样重视考试的笨学生更加喜欢作弊。而对于卡普兰而言,做简单的题目已经很困难了,自然认为收获更大些,反倒更加认真,主动作弊概率反倒比较低。
糟糕的是,我们这种先入为主的假设经常自己把自己拐到阴沟里。 一个典型的事实是,人们容易轻信大多数富翁们的慷慨程度,高估他们的慈善诚信。对做救世军或者为教堂捐献的穷人们,大家又低估其慈善诚信和慈善的水准。
1976年美国国庆日,纽约地产大亨哈里•赫尔姆斯利花10万美元用红、蓝、白三色将帝国大厦装饰一新,只为讨好自己年轻的妻子利昂娜•赫尔姆斯利。对此,这个女人只是轻描淡写地评价道:“比一条项链便宜。”1988年,赫尔姆斯利因逃税170万美元遭到指控并被法院定罪,在狱中服刑18个月,从此才开始专心做慈善事业。
2007年,利昂娜·赫尔姆斯利去世,遗嘱仅留给继承人50亿美元中不到0.5%部分的一次性遗产,其他99.5%遗产捐给赫尔姆斯利基金会。但直到今天,一提及利昂娜•赫尔姆斯利,立刻就有人说:“哦,你是说吝啬女王?”以利昂娜为原型的电视剧《吝啬女王》仍是美国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据说,盖茨目前是世界上最慷慨的富人之一,或者说是慈善家中最富的人。他有数不清的名誉和勋章,盖茨的做法是留下全部遗产的2%给子孙做家族控制的基金会。纽约的贵妇人布鲁克·阿文森特死后葬在沉睡谷,留给两个孙子的钱是利昂娜的两倍,她获得了盖茨也没获得过的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作为“吝啬女王”的对立人物,阿文森特夫人被加冕“慈善女王”。即使利昂娜借口照顾小狗给与自己关系不太好的哥哥数百万美元,仍然被人视作“只关心狗,不关心人”的荒谬可笑之举。
按照富裕程度排名,显然比尔·盖茨最富,阿文森特夫人最穷;按照捐款程度贴现的结果说,利昂娜是最高的,比尔·盖茨垫底。我们很多人从来缺乏探讨实际的眼力和识别真相的能力,对于实际最为慷慨的利昂娜给予了最不应该的吝啬的评价,而忽略了比尔·盖茨才是三者中最“吝啬”的富人。
这还是仅仅针对这三个有名有姓的上流社会的富豪,在整个慈善活动中,美国人的错位和错误的评价更是登峰造极。没有一个美国的穷人会因为向教堂裸捐,成为哥伦比亚公司的座上宾,相反,这个人会被讥讽为“信仰发烧友”。如果一个人年收入是4万美元,捐款5万美元的话,他不仅不会得到总统自由勋章,还会因破产给社会添麻烦,联邦调查员很快入户调查收入——你必须靠领救济金生活,你的好邻居甚至会毫不客气地背诵《马太福音》评价此事。
即使无功利的普通的教堂捐献,救世军、基金会捐献,尽管穷人们的承诺总是百分之百兑现,管理人却盯着捐款箱,随时查探某个家伙是否“诈捐”,一纸诉状足够令表现虔诚的穷人在监狱待上数周。
真正的穷人,比如普通人汤姆和杰瑞,因为美国复杂的法律和宗教信仰,面临完全不同的成本风险和收益,诚信程度和捐款程度都比盖茨之类的富人要高得多。
一个雅虎论坛上活跃的茶党同情者指出,“美国国税局(IRS)501(3)条款,对慈善基金做出免税规定。根据该条款的优惠规定,大多数美国富翁建立各类慈善机构,既获得社会声誉又免去了遗产税、所得税,名利双收,一石两鸟。操作流程很简单,假设A拥有百万以上的资产,诸如地产、邮轮、豪宅、股票等。他将这些资产全部注入自己所设立的B慈善基金,成为实际控制人。慈善机构通过股票所赚取的钱是免税的,A又把自己薪水的大部分捐给B基金(这部分收入也是免税的),接着要做的就是把A的日常开销全部由慈善基金收入的5%支付,例如豪宅之内的所有管家和仆人的开支,吃饭和旅游的开支,豪宅邮轮的日常维护开支等等”。
当某位富翁宣布他支付数倍于普通人的税金时,他的实际收入和应纳税总数应该是普通人的数十倍。教堂、救世军、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外,绝大多数富翁建立慈善机构都是为了避税。
作为穷人,如果也想照葫芦画瓢,因为报税单上的剧烈变动,他们被国税局指控的概率会大大提高。要知道,老百姓无法承担高昂的律师费。真正的穷善人,慈善的热情和行为真实可靠,只要不守信诺,你就可能比富人有更多的机会遭到诉讼。亿万富翁有足够的精力和金钱打官司,在他们很少受到指控的情况下,富翁们可以明目张胆地逃税,只要逃税收益不好,他们就会想尽办法虚增慈善的捐款,然后溜之大吉。
美国是个宗教信仰普遍的国家,普通美国人从慈善中得到的精神慰藉要更大些,九成以上的美国穷人相信某种宗教,穷人担心上帝的惩罚并不比法律影响小,而现代新贵们许多是无神论者,慈善不过是他们不错的作弊幌子。在法律和慈善的信仰权衡中,富人显然在慈善上诚信上越差,收益越高,欺骗的伎俩也越高明;穷人则多数深有自知之明,反倒接近真实可靠的水平。如同我们开头的实验结果一样,统计证据也表明,美国穷人的捐献比比尔·盖茨之类的富人更可靠和更诚信。
至于利昂娜·赫尔姆斯利,并不是因为逃税而坐牢,是因为她不小心说出了“富翁不纳税,平头百姓才纳税”的秘密,说出了真话也是罪名,因为美前任税务局长承认国税局不喜欢美国人知道富人慈善的真相。但相比比尔·盖茨,利昂娜要诚信得多,可能正是因为被加上了不太公正的“吝啬”的名声,她的捐献力度和实际执行力度更彻底些,像那些被时刻盯着的穷人一样,她没有机会作秀和在慈善上打歪主意。
比尔·盖茨及梅琳达基金会宣称正在非洲解决艾滋病医疗,但他的基金会控制的医疗企业却公然拒绝将药品输送到非洲。多看看这类新闻,你就知道本文的内容有多么正确了。
巴菲特和盖茨的中国慈善之旅,也许是因为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中国财富榜扩容的冲击。中国富豪的总体财富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每14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千万富翁。95%的中国财富由不到5%的中国富人掌控着,这个分配线在其他国家也许已经足够天崩地裂,但就中国庞大的盘子而言,这也许只是个小小的非和谐插曲而已,也许中国人对慈善不待见的态度更接近客观事实。
从道德或者分配的正义角度来说,如果富人们都是有效率的,那么他们的巨富不值得担忧,应该受到奖赏,问题是我们怎么能够绕开怜悯之心,任由悬殊的财富拉开社会差距,威胁社会稳定。拒绝慈善,可以视为为富不仁,那么从货币分配的幻觉上我们依然相信慈善,毕竟这是一种改进。虽然巴菲特和盖茨不够高尚,可是中国的富人们似乎更加不高尚。
相关调查显示,新富的中国阶层不安全感更加浓烈,如果财富能够带来安全感,从经济学上说,同样也带来不安全。因为穷人已经有足够少的钱,他们更加乐天知命,光脚不怕穿鞋的,岂止如此,他们还可能理直气壮。可富人呢?有些调查说中国富人现在打算移民的人数为数不少,问题是他们最希望移民的地方,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国家本来就有慈善的传统而且更加富裕。移民到国外,仍然逃不开慈善或者税收,在中国,明明奉献的几率比美国还要低。同样是捐钱,为什么要出国奉献,而不把善心和责任留给自己的同胞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也许经济学解释已经无能为力,这似乎是文化上的某种心理作祟。
卡内基是美国历史上开创大企业家慈善事业先河的大人物,人们至今都在津津乐道这个人在美国各地的各种善举,不过真相是尽管这个苏格兰移民在童年受尽苦头,在他的一生中,他最关注的慈善地从来不是美国,而是英国和加拿大。在卡内基奉行慈善的时候,和英国的财富相比,美国只不过是个刚刚有点钱的暴发户而已。可见在这一点上,东西方的暴发户都有共同的文化传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解释能说明的。顺便说一下,一直以来卡内基并不受他的母国欢迎。
注:这不是广告。本书出版后,我会公布书名和目录的。有愿意看的,自可以看,欢迎痛骂。因为我很想知道这种方式,会多大程度上招来反马克思主义分子们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