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34413 229
2012-07-27
一提到“海归”,很多人可能就会把他们和高薪、好工作联系起来,而如今海归的就业形势却发生了不少变化,起薪低、竞争激烈、难以适应国内环境……从国外普通学校毕业的海归要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并不容易。但不可否认的是 ,留学数年后,海归有着更宽广的眼界和更灵活的思维。专家表示,“应聘工作的王牌永远是工作能力,而不是留学生的身份。”
无奈 想找份好工作咋就这么难
投117份简历换来一场空
李思琦26岁,2009年9月赴日本留学,于2012年3月毕业,5月从日本广岛来到青岛。现在,她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 ,点开收藏的招聘网站,选两家“差不多”的企业,把简历发过去 ,然后边玩三国杀,边等待公司的面试通知。“这些步骤现在闭着眼睛我都能操作了。”李思琦毫不掩饰她无奈的情绪。
李思琦从初中起对化学产生兴趣,在南京师范大学主修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后为了开阔眼界,给自己镀金,她去了日本广岛大学读硕士,让她没想到的是 ,日本的环境科学专业与国内的不太一样,“他们这个专业注重对企业社会环境的研究,而且日本上市企业每年都会对环保状况进行评估。但在中国,我好像找不出什么岗位能用上我学的这些知识,所以工作越找越灰心,要求也越来越低。”
“最早的时候,我主要是找和专业相关的职位,选择工作时比较挑剔,投简历的大多是一些与环境科学相关的公司,月薪5000元左右,但如今,我已经现实多了,这个行业需要的是工程类、评估类人员,我和这些都不沾边,就转向金融、人力资源等容易上手的行业,只要差不多的公司我就会投简历,并且在网上搜索该公司的介绍。”此外,在月薪那栏,她谨慎地选择了2000元或者“面议”。
为了多一些机会,她还委托招聘网站根据自己的就职偏好投简历,希望通过广撒网的方式,给自己多一些机会,第一次委托是在6月底,她接到了几个面试电话,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是南京路上的一家外语学校,职位是日本留学咨询,但是面试时候被告知,还要兼职销售,看了员工条款后 ,她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马上接到了上岗电话,但是她没有去。她接到的第二个电话是一家证劵公司打来的,提供的是分析师职位,用人单位想让她从客户经理开始做起,陆续参加各种考试,考虑自身情况,她也没有去。
委托网站投简历,得到的机会虽然多,但是毕竟不是本人投简历,很多职位不符合求职者的意愿 。网站替她大概投出100多份简历,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这让硕士学历的李思琦备受打击。
“前两天,我看一家日本料理店招聘店长,我知道自己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但是招聘条件之一是会日语,所以我就投了,我知道自己做店长肯定不现实,但让我做个店长助理也行,谁知道他们面试完后,竟然让我从服务员做起,还说 ,全店上下 ,包括大厨都去过日本,日语不是优势。”李思琦说 ,自己有点委屈,“我上了那么多年学,难道回来只能和初中、高中学历的人一样当服务员吗?我对这份工作不感兴趣了,就离开了。”她认为硕士学历是个很尴尬的学历,普通企业愿意选择有年龄优势的本科生,研究机构更愿意选择有博士学历的。
李思琦说,自己一共投出117份简历,面试的机会大概 10次,她只去面试了两次。对她来说缺少的是信息和资源,除了在网上投简历,她不知道还有什么找工作的渠道。如今她还是很迷茫,采访结束时,她开玩笑地说,“我现在其实也有工作,我的工作就是找工作。”
实习一年没留下只好自己创业
“早知道找工作这么难还不如不出国。”宋建说 ,这是回国两年后发自内心的想法,1989年出生的宋建学的是法律专业,大二的时候他从青岛大学去了美国,“虽然一年二十多万元的开支对我们家来说负担也挺重,但当时爸爸听说他两个朋友的孩子出国了,就和我商量让我也出去,无非就是想见识见识,回来之后找个好工作。我自己也心动了,‘留学生’在我们年轻人心里是个很洋气的词,想到能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回来之后又能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就稀里糊涂地出了国。”
“出国之后 ,我却发现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宋建说,在他的学校,中国留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快他就和身边的留学生混熟了,生活学习几乎都在一起,很少跟外国人接触,宋建承认,由于语言跟不上,上课变成了一种负担。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懈怠了,不是去中餐馆端盘子就是跟着朋友瞎玩,毕业前一顿恶补,好不容易才拿到了毕业证,毕业之后我急匆匆地买了机票,想回来开始新生活。”
让他失望的是 ,回国后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2010年,我在家投了两个月简历,后来是在亲戚的介绍下 ,我在一家人力资源企业的法律顾问部实习了一年。”宋建说,那段时间真是什么工作都干,就是个打杂儿的,公司还是没有留他的意思,所以他没跟家人商量就离开了。
于是他又恢复了待业的生活,天天投简历,后来又陆续找了一些工作,有的工资低得让人难以接受,有的工作枯燥得让人干不下去,有的时候他觉得跟单位同事合不来 ,今年,在父母的资助下,他跟朋友合开了一个英式奶茶店,现在刚刚起步,希望以后能做得顺利一点 。
所学专业在国内很冷门
1986年出生的孙塞有着高学历却苦于在国内找不到工作,他在新西兰主攻一个与航海有关的专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匆忙回到青岛想着大干一番。
结果他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国内很冷门,很难找到工作,幸亏新加坡有朋友熟悉这方面的企业,孙塞说,“最近我正在办理相关手续,看看能否前往新加坡就职。”
进了银行却完不成任务
住在崂山区的张鑫出国前在青岛读预科班,一年的学费6万多元,由于房子是租的,还得拿不少租金,后来,张鑫通过最终考试远赴英国就读硕士课程,在英国读硕士,大多1年就能毕业,但是这一年的学费、生活费高达25万元,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去中餐厅干体力活。2011年12月,他顺利拿到毕业证,可找工作这个难题如大山一样压在他身上。由于现在正规的公司企业都要求留学生有学历认证,为此张鑫苦等4个月,才拿到了一系列证明,经家人介绍,在青岛某银行就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银行是个金饭碗,工资高,福利好,但是张鑫不这样认为,他每天都在为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而苦恼,本想着工作了就不麻烦家人了,但是现在的工作需要他不断扩大人脉,为此他和家人不断争执。因为还没有转正,也没有业务量,每月到手的工资只有1200元。对于自己的优势“外语”,他觉得也没啥用处。
“我还是愿意去外企工作,起码英语不会荒废,也比较喜欢外国公司的工作环境,我现在的工作要不就是一天都没事干,要不就是做司机,业务上没人愿意教你。办公室里有的同事还比较抵触留学生,关键是任务量太难完成,这个工作没法干。”
现在下班之后他也会去招聘网站浏览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
海归说就业
李思琦
曾赴日本留学
现实:降低要求
经历:“但在中国,我好像找不出什么岗位能用上我学的这些知识,所以工作越找越灰心,要求也越来越低。”在月薪那栏,她谨慎地选择了2000元或者“面议”。李思琦说,自己一共投出117份简历,面试的机会大概10次,她只去面试了两次。对她来说缺少的是信息和资源,除了在网上投简历,她不知道还有什么找工作的渠道。
宋建
曾赴美国留学
现实:自主创业
经历:“2010年,我在家投了两个月简历,后来是在亲戚的介绍下,我在一家人力资源企业的法律顾问部实习了一年。”宋建说,那段时间真是什么工作都干,就是个打杂儿的,公司还是没有留他的意思 ,所以他没跟家人商量就离开了。今年,在父母的资助下,他跟朋友合开了一个英式奶茶店,现在刚刚起步,希望以后能做得顺利一点。
孙塞
曾赴新西兰留学
现实:出国就业
经历:孙塞有着高学历却苦于在国内找不到工作,他在新西兰主攻一个与航海有关的专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匆忙回到青岛想着大干一番。结果他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国内很冷门,很难找到工作,幸亏新加坡有朋友熟悉这方面的企业,孙塞说,“最近我正在办理相关手续,看看能否前往新加坡就职。”
张鑫
曾赴英国留学
现实:人脉不足
经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银行是个金饭碗,工资高,福利好,但是张鑫不这样认为,他每天都在为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而苦恼,本想着工作了就不麻烦家人了,但是现在的工作需要他不断扩大人脉,为此他和家人不断争执。因为还没有转正,也没有业务量,每月到手的工资只有1200元。对于自己的优势“外语”,他觉得也没啥用处。
成功 锻炼心理素质,抓住机遇
当然,海归就业难以及回国后遇到的问题,并不能代表所有海归的现状,也不能否认海归的优势所在,不少拥有优秀工作能力的海归,回国后发展颇为“耀眼”。
于非在2008年至2010年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就读微电子工程硕士课程。“毕业后我找工作找了4个月,网投、招聘会都去过,但是都不靠谱,国外大学的毕业时间与国内高校校园招聘的时间错开了,社会招聘又不适合刚毕业的学生”。于非说,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是通过美国导师的关系进入了这家公司,工作基本和本专业相符 ,后来机缘巧合,他在一个环保产业论坛上又认识了一位曾在华尔街工作的老总,于是转做了金融行业。“其实从开始找工作到现在都是机缘巧合。总体来说,虽然偏离了本专业,但是自己对这份工作还是挺感兴趣的。”
那于非当时为什么没有留在美国发展?“其实这个专业在美国挺好找工作的,但是我不想一辈子当工程师,并且身边也有些在美国就职的同学后来慢慢都回来了,我觉得文化差异的存在不会因为你在那生活过两三年就变小。”此外,于非对留学生回国就业提出了些建议。“留学生就业不能只想要高薪,薪资是根据岗位定的,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决定了你能给企业带来多少价值,别期望一个内勤或者助理岗位给你月薪5000元,找工作前得考虑清楚究竟想要干什么。”
胶南的张杰是另一个成功的例子。在法国留学时,他争取机会应聘到欧莱雅等大公司实习,毕业后,他就被法国一家公关公司聘为亚洲区总裁,当时他仅仅23岁。张杰说,“我认为留学还是有优势的,在国外待几年,眼界和思维都会拓宽。”
张杰说,孤身一人前往异国他乡,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去处理,这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独立应对的能力,而刚开始没有朋友的时候,必须要忍受孤独,学会自己调节状态,就能造就强大的心理素质 。而国外开放的学习方式,逼得你必须进入角色,必须动脑子参与,必须开口说话,这种不一样的学习环境可以调动积极性,赋予你在众人面前演讲的勇气,还有接触不同的文化,会带来思维和眼界的开阔。总之,几年的留学时间可以把一个稚嫩的孩子变成一个心胸豁达,眼界开阔,积极向上,心智成熟的人,这些性格的养成对于你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难题 就业面窄,起薪低
“目前,海归的就业状况确实到了一个较为尴尬的阶段,一方面留学人数大增,另一方面企业对这部分人的接纳显得越来越谨慎。”山东省留学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记者查阅到,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万人,其中自费留学31.48万人。同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8.62万人。与2010年相比,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有增加。智联招聘青岛区域总经理王斌说,“虽然对于岛城海归的就业率并无统计,但是大量出现的海归使得‘物依稀为贵’思想不复存在,而随着聘用海归经验的增多,很多企业负责人也渐渐冷静地看待海归员工了。并且像青岛比较紧缺的进出口贸易等物流行业需要的往往都是专业人才,无形中也缩小了留学生们的就业范围。”
被工作困扰的李思琪就困惑地说,“对于普通海归来说,除了在网上投简历,根本不知道工作还可以去哪找。”有时候她甚至觉得自己是被忽略的那部分人,大家对于专科生 、大学生就业都非常关心,而唯独海归就业问题,感觉无人问津。对此,青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赵主任也表示,“普通留学生的就业问题,确实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7月22日,在智联招聘上为数不多的海归招聘信息中,一家企业招聘海归硕士,月薪为3000元人民币,这个标准只略高于国内本科生,一些专科毕业的技工可能拿到的月薪甚至比这个更高。
“刚回国时,我的理想月薪是6000元,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现实的,可面试时面试官一听这数字,表情就有点奇怪,后来自己要求就开始一点点降,可是工作并没好找到哪里去。”从韩国留学回来的刘洋说,“我们花了那么多钱去国外深造,回国之后拿的薪水好像跟国内的专科、本科生没什么区别,甚至有些公司宁愿录用他们而不愿意录用我们,真是想不明白。”
对于留学生们的种种疑惑,王斌说,“就业面窄、起薪低、国内工作环境难适应,这些都是目前海归们面临的问题。虽然在就业率上,没有机构做过统计,但是从我们反馈的情况,我们了解到海归的就业率并不高。据我了解,刚回国的海归,要求月薪多在6000元至8000元人民币之间,也有要求1万元以上的。这个薪水标准与国内硕士、博士并无太大差别。然而,很多国内的公司却并不买账 。并且,不少海归找到工作几天后也会跳槽,因为国内与国外意识差别真的特别大,工作中复杂的人事环境让海归们难以接受。
说法 海归找工作还得靠能力
“以前招过留学生 ,但他们除了给我提意见让我建个茶水间之外,几乎没给公司做过任何贡献,你让他接个国外的单子,但他的英文水平却连件事情都讲不清楚,还不如我们这里普通的业务员。”香港中路一家外贸企业的负责人刘总向记者抱怨。另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经理幽默地说,“不管你是纽约腔调还是伦敦腔调,来这里都要给我们变回来,踏踏实实干活。”
虽然,刘总聘用的海归只是个例,但大部分本土企业都比较现实,在选择人才时也不会只盯着你是不是海归。而且国内外的环境差异很大,虽然留学生出去只有几年,但是回国后却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另外,留学生海外生活年限短,交往人群一般仅限于同国籍人,学生的外语难以有质的变化,除非有明确的自我规划能改变这些弊端。否则留学生就是普通学生 ,也不存在优势。
在日本留学两年的李思琦就向记者坦言,留学两年后,她用日语和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肯定没问题,但是要说做日文翻译这种专业性太强的工作肯定不行,因为在日本上课时,她的周围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大家都用中文交流。
“留学生找工作的王牌不是留学生的身份,而是自己的工作能力。”青岛市人社局孙处长说,部分海归就业难的问题与他们的心态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的海归认为自己留学几年,花了家里不少的钱,到了公司就想要高工资、高职位,而对自己的能力并不清楚,甚至有些留学生出去留学几年,语言都不过关 ,结果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想做;再就是海归对就业企业比较挑剔,回国后,大部分都愿意选择在一些大企业,无形中加剧了这些岗位的竞争激烈程度。”
王斌建议,“在找工作时候应该忽略自己的教育背景,着重强调自己在国内的工作经验、熟练的外语水平以及在海外的工作经验,这样你的竞争力会大大提高。现在的企业都很现实,在你工作出问题的时候,企业不会因为你是海归就特别对待。”他特别提醒,在国外就要多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积累工作经验,而回到国内就要适应国内的就业环境。
“青岛对于海归的需求还是有的,比如一些新兴产业,如海洋、生物制药等,这些都需要有相关专业的海归来参与。”孙处长说,“青岛一直欢迎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留学生回国,这一直是我们的心愿。”
◎专家提醒
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但是“深造”背后却充满了不确定,家长和学生还都需要谨慎面对,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就业难的问题。”青岛博鸿教育市场部负责人王雨说,海归的就业问题,我们早早就开始关注和研究,我们发现不少家长送孩子出国是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孩子学习成绩差,家长想不出其他办法,以为花钱把孩子送出去就万事大吉了。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较为模糊。加上一些不负责任中介的诱导,不少进了“野鸡”大学。几年之后,孩子花完父母百万元存款,拿到一张不入流学校的文凭甚至假文凭,回国后很难找到工作。
王雨说,孩子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要对个人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个初步的定位。孩子到了国外以后,第一学年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很容易混进不学习的群体中,所以家长应该联合留学中介机构,对孩子有一年的跟踪服务期,对环境和课业成绩进行监督。在国外掌握了真本领,回国后才是真真正正有含金量的人才,实际上企业不是排斥海归,还是排斥只有文凭没有真本领的海归。
出国镀不上金,只能算观光
前不久,在一宗求职节目上,一位留学生上台来,自称在海外修了不少学位,结果被那些boss质疑 ,晕倒在现场。且不去说他的学位到底是真是假,单是看到他拿着国外那些事情显摆,却不能展示自己的真才实学,纵是手握十个真证书,这些国内的 boss一样会把他击倒在地。
如今,国内的企业已经不再唯学历、出身用人,而是更注重人才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海龟”也不再像20年前那样,是个闪闪发光的稀罕物,“海龟”变“海带”的事例也越来越多,这警示着大家,不要试图靠一张海外文凭,回来就想搞特殊化。如果你在国外镀不上金,回国只带来眼高手低的臭毛病,那你出国只能算是拿着父母的钱出门溜达了一圈。只能算长了见识,不能算长了本事。
曾经有很多留学生在国外做着美好的梦:回国后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工作地点非大城市不去。不知道他们面对现在的情况,会不会笑一笑,然后看一眼窗外。
真正镀过金的“海龟”们,不管走到哪里,相信他们的背上总会闪着金光,如果只是漂洋过海,游览了国外的城市风景,他们拥有的,也只能是一背的青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7-27 06:36:14
Some of the people in the thread are bad examples of oversea students. In fact, I have to admit that finding a self-satisfied and ideal job is difficult in the current competitive labor market. Many skillful students are lack of professional network and cannot break into their fields. Work hard and never give up. This is my suggestio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7 07:28:39
正牌的常春藤之类名校留学生大多还是有竞争力的,因为他们在国内时就很优秀
而现在很多留学生是在国内很差,留学是想走投机路线的。
有的国内合作办学机构招收的学生高考成绩非常低,学费收的非常高,经过两年国内培训,再出国两年就能拿到学士,再两年就能拿到硕士。这些同学在国内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的。
说白了,这占相当比例的留学生就是成绩差,国内没出路,父母有点钱,想想国内竞争没有戏,出国投机混文凭的。当然不排除确实有再中国教育体制下表现不佳,再国外教育体系发挥出色的,我就认识几个,但不是多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7 07:56:57
哎。国内的大学生就业都是个大问题,更何况留学生。难道留学生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一定高于本土培养的学生吗?不一定。
500强,也就是500家企业。能解决多少学生的就业问题呢?
看看中国的市场环境,看看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也就明白为什么大学生就业是个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7 07:59:44
reduce_fat 发表于 2012-7-27 06:36
Some of the people in the thread are bad examples of oversea students. In fact, I have to admit that ...
goo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7 08:01:08
就业好难啊,确实要好好规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