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正式在大学堂以科学的姿态出现,应该是在1960年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第一个学者试图以科学的态度及方法来研究生意经的,应该是1900年的巴舍里耶 (Bachelier)。他发表的一篇关于股票价格的数学特性的文章,讨论在竞争下股价应该呈现的走势。我需要强调,直到现在商学研究,尤其是中国的商学研究还是在起步阶段,我们做的还是很基础的工作。在196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对商业知识的累积靠的是在错误中吸取经验,及师徒相传,与几千年来工匠授徒没有什么差别。
由于商学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我们对商学研究的特性还不了解,研究方法的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出现伪科学。许多商学领域的学术文章,布满了没有意义的数学符号与图表。这情形在中国尤为严重。因为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只有二十年的历史,到了1990 年,还在争执姓资性社的问题。北大、清华的商学专业学位MBA 到了2000 年才算勉强上了轨道。中国管理学院的博士导师基本上都是外行,这些人培养的博士也是外行。他们通常把在理工领域的研究方法,硬套进管理及商业问题,得到些毫无意义的结论。在中国,生意经走进大学课堂,是一片混乱,处处造假。
农业社会里,讲的是自给自足,做生意是少数人的事,还经常被视为坏事,看过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舞台剧的,可以感受在古代农民的眼中,商人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商人地位的兴起,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的事。有了工业革命,进入了工业社会,才有了现代商学。世界第一个商学院是沃顿(Wharton),我的副教授生涯是在那里度过的。 在1881年,工业革命已经100年了,还没有一家大学,有系统地讨论工业产品的生产管理及货物流通的问题。 当沃顿成立世界第一个商学院的时候,它只有两类系统性的教材:经济学和会计学。当时的经济学人文学加上一点自然科学的逻辑推理而演变成的一个学问。当时的会计学还谈不上是学问,只是个技术。另外行销市场及领导艺术都是吹牛,到现在为止,教这些课程的还主要靠讲故事的本事,而不是推理能力。
达茅斯学院(Dartmouth)在1906年成立世界第一个颁发硕士文凭的商学院。 追求产品差异化,互相竞争是美国商学院的精神。第二家商学院就一定要跟第一家商学院有点不一样。哈佛是1908年才成立的。这个现在挤破头的商学院,刚开始的时候居然有招生困难,而且不少学生念了一年后,觉得没有意思,而纷纷转学。我现在任教的杜兰大学(Tulane)是1914年建的,是全世界最早的商学院之一,也是AACSB 的创始会员。AACSB是全世界顶尖商学院的认证机构,清华及北大现在刚在申请,应该在一、两年内会被批准。亚洲第一家AACSB 认证的商学院是我参与建立的香港科大。亚洲第一个AACSB认证的EMBA学位班,是我在1992年在台北创办的杜兰大学亚洲EMBA 班。
到了1920年,美国的企业及商学学者,慢慢懂得把组织架构当作管理工具,同时商学院开始在会计学、经济学之外,加上了管理学。不过那时候的管理学的教学及研究,相当杂乱无章,每个老师各吹各的调。商学教育及研究真正上了轨道,是到了1960年,在芝加哥大学掀起的商学研究革命。这场革命的主战场在会计学及财务金融学。同时哈佛大学以案例为基础对企业组织、行销学、及企业策略学有了深化的进展。芝加哥大学所主导的革命是基于严谨的经济学推理逻辑、大量的统计数字、与带有正进性研究(positive research)色彩的实证研究方法。正进性研究是尽量不用主观角度、不带政策目的、客观的从现象观察中推演出事件的因果关系。哈佛所主导的案例研究,相对于芝加哥大学的实证研究要来得主观、直观、及微观。在1960年代,芝加哥学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其弟子门人,横扫美国著名学府,出了将近十个诺贝尔奖得主。这些人的研究成果开创了人类新的工作领域:财务分析师(Financial Analyst),理财经理人(Portfolio Manger),基金经理(Mutual Funds Manager),财务兼并及收购,投资银行、风险评级人、风险管理经理。
最容易使用科学方法的生意经:财务学与会计学
在这场商学革命中,两个最有长足发展的领域是财务金融学和会计学。 一个证明是,在美国,商学院的课程是自己订的,所有商学院每年用很大的精力,去修改及发展课程,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越好的商学院在课程开发上,用的精力越多。在美国主要商学院中,会计学及财务金融学站了主要的位子,而且课程内容各校间有很多共同性。这代表,在这两个领域里,研究方法及主体都已达到普遍的共识。
第一个将数字资料及统计方法运用于商学分析的应该是1902年的 道(Dow) 所提出的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由于它广泛的应用,后人称之为【道氏理论】(Dow Theory)。 他与他的合伙人成立的道琼斯公司,出版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新闻媒体:华尔街日报。 他们编的股价指数,道琼斯指数,是股市最重要的晴雨表。道先生不是学者,他是成功的股市参与者。他做的股市研究,比较接近正统化学还没有诞生前的炼丹术。
商学研究中的理论推导,有点类似自然科学的物理学。物理学依据长时期的观察及试验,严谨的推理,导出一些有系统的理论。商学中的理论基础通常是从经济学中借过来的。许多经济学者,也在商学研究成果中,找分析素材。商学研究中以实证方法为主的会计学及财务金融学就有点像化学。这些学者在大量数据中,去摸索自然规律。在没有清晰理论做为根据时,有些摸索很可能就是炼丹术。对于他们自己研究的发现,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道是个生意人,他的理论可能是炼丹术,一点也不奇怪,许多名学者做出的研究,都有可能被后人打入炼丹术之流。有趣的是,直到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说,【道氏理论】是错误的。
第一个用严谨数学逻辑来看股票市场的人是1900年用随机变数来分析股价走势的巴舍里耶 (Bachelier)。 他是个著名数学家, 法国人。他的文章是在死后50年被人挖出来,发现他的观点对了解股市的均衡价格有极大的帮助。优秀的数学家的理论都有既广且深的实际应用。没有实际应用的数学是在逻辑里绕圈子,而且很可能是错误的逻辑。贝薛利尔 问了一个好问题,如果股票市场是公平交易,炒股票能不能赚钱。 他用一个简单的数学逻辑导出答案。 炒股票是发不了财的,因为均衡股价是个随机变数 (Random Variable), 它的期待值是零,有人赢就会有人输,因为炒股票本身不会创造财富,只是一种财富的传递,从整个社会来看,就算每个人都有一套投资的理论,期望赚钱,社会总的期待值是零。别看这个简单的道理,到现在都还有很多人闹不明白。各位留心每天晚上的财经新闻就能注意到,经常有股市分析大师在电视上教大家选那一种股票。用贝薛利尔的理论,我们就要问,既然全国人民都能看到这个分析,如果大家都赚钱,钱从那里来?如果是非赚不可,为什么不自己偷偷去投资,要大家分一杯羹?数学一个很重要的功用,就是逻辑的严谨性。
巴舍里耶的数学逻辑,在七十年后,影响了三个学者,他们的研究在1996年拿到诺贝尔奖。他们从贝薛利尔的公平交易(fair game)的均衡价格出发,导出均衡价格的随机特性,是一个伯朗随机变数。按照股价的随机特性,我们能导出期权的价格。风险资产的均衡价格可以准确科学的计算出来。把不可捉摸的风险资产定价,变成严谨的科学,是生意经的一个大突破。我要强调的是,数学给我们一个严谨的思维工具。 数学是帮助我们有限的智慧,想通极难的问题。学数学不是聪明人的专利,智慧有限的人,更需要学数学。 做像商学,金融学这一类的应用研究,其成果不是看数学用多少,而是看用得多巧。 我有一个小故事。我刚到芝加哥大学任教的第一个月,有一天,我发现默顿(Robert Merton)的一篇风险资产定价的论文有一点逻辑的错误,我是用直觉推出,我不是用数学推出。我写封信给他,指出错误之处,他很快的回信,承认错误,并建议我在金融学报(Journal of Finance)发表。他对风险资产的定价理论,在15年后得到了诺贝尔奖。他在部分推理的错误,不影响他的理论对资产定价的深厚影响。我的直觉推导能力,比数学导出,更能看出问题的所在。默顿的爽快认错,并鼓励发表,充分的表现了一流学者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