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商协会也有自己苦衷。一直以来,交易商协会作为自律组织的惩罚手段都比较有限,最严重的处罚就是“暂停相关业务、暂停会员权利或取消会员资格”。“虽然交易商协会可以限制某些区域的债券发债,比如河北,但是对于最近曝出的上海企业违约,协会层面限制上海区域的企业发债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前述券商人士称。
在前述人士看来,即便交易商协会暂停绿地集团在银行间债市融资,但是绿地集团已经是全国第一大房地产企业,融资并不完全依靠债市,加上协会对房地产企业发债原本就严格,绿地集团对这一限制并不在乎。
一位监管部门人士坦言,“市场繁荣期会员遵守规则,现在进入违约期,凸显协会弱势,因为协会的自律规则不具有法律效应。一行三会中,只有证监会依托上位法《证券法》有执法权,而央行的行政执法权与证监会的法律执法权有很大差异。”
一位熟悉债市的资深律师表示,债市的违规成本低被长期诟病,此前《证券法》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过轻,而法院判决的处罚都不可能超过这个范畴。此次《证券法》修订之后,明显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但相比国外法院高额罚金,还不算高。
市场影响发酵
国企央企债信“迷信”破灭,产能过剩行业风险陡增。谨慎成为近期债券市场的主流情绪。
“3%抢不到,7%没人要。”中金公司固收执行总经理张继强在4月10日的路演纪要中指出,债券承销业务分化,市场情绪以“纠结、偏谨慎”为主,让债券投资者更为头痛的是,信用事件的背后原因充满无序性,完全突破了已有的理解框架。
一位兴业银行投行部人士也对财新记者表示,“从天威债开始,投资者越来越谨慎,同样是AAA级债券,不好的行业如钢铁、煤炭行业企业的信用价差,跟好的企业差100个基点。”
中金指出,银行自营配置账户在信用利差极低的环境中,降低对信用债的配置,甚至净减持信用债;基金和券商资管接受银行理财委外的资金越来越谨慎;保险公司只能更为依赖股权融资和其他另类投资。
但目前违约增加尚未显著拉大信用利差,也是市场共识。“过于平坦的收益率曲线、过低的信用风险溢价,都埋藏着风险。”海通证券研报指出,信用债的整体利差仍偏低,3年期AA+品种与国债的利差仅在100个基点左右,与当前经济下台阶、违约事件频出的基本面并不匹配。
4月11日突然暂停交易的中国铁物九只债券,也加大了央企违约的预期。“采取停牌的突发性措施,对市场影响挺不好的,想出票的投资人就出不了了,对一级市场的发行和定价影响都挺大。”一位债券交易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如果国企连续发生这种事,后续的国有企业可能会发不出债,即便发出来,风险溢价会大大提高。”
当前市场环境下,多只债券取消发行。Wind数据显示,4月1日到12日,共有18只公司债取消发行,原因均是“市场波动加大”,以水泥、煤炭、有色等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为主。
一位相关监管人士对财新记者指出,信用债违约问题,其实很简单。民企没人救,自然出清,大的风险来自国企破产。至于哪家国企会破产,来自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其实这是一个可以有序去产能的过程,在去多少产能、去哪几家方面,国资委等部门应该给市场一定预期,体现透明度和去产能的进展,这样不会使市场情绪恐慌,导致价格完全重估。”
一旦债券违约,对基金净值会产生什么影响?“单只债券违约,导致债券基金净值下调是必然,净值并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一位市场人士认为,货币基金的规模成百上千亿元,通常持有几百只债券,若出现单只债券违约,虽然从数额上看比较大,但实际在整个仓位中占比并不高,所以基金净值也不会有大幅下调。其他类型的债券基金规模比不上货币基金,净值可能波动相对于货币基金来说会大一些。
目前已有公募债券基金踩雷债券违约的情况。Wind的数据显示,华安基金的“安心收益债券A”持仓近期违约的短融“15东特钢CP001”,3月25日东北特钢公告8亿元债券或违约,华安债券基金净值下跌2.49%,基金总规模为3.28亿元。
“但是,若出现大面积违约,不管是货币基金还是其他债券基金产品,净值都会出现大幅下跌,还可能引发市场挤兑的流动性风险。”这位市场人士指出。
警惕系统性风险
债市信用风险尚属多点爆发状态,但由于从2014年开始不断加杠杆,系统性风险也值得关注。
6月将迎来跟踪评级的高峰期。有市场人士指出,随着风险加剧,评级公司为了确保自身的声誉,可能会大规模调降融资企业的信用评级,一旦出现大规模降级,将有一大批债券被从大多数的公募基金投资准入范围内移除,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抛售,造成流动性风险。
2015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委外资金,也涌向债市成为债市杠杆主力之一。一位资深银行资管人士对财新记者透露,其实这是“假委外、真杠杆”。银行拿到很多委外资金的重要前提是,约定收益必须达到多少以上之后,才能获得绩效的奖励。“现在是4.5%,比很多五年期的信用债高很多。比如金地五年期的信用债只有3%,要怎么才能做到4.5%呢?只能不断通过质押回购加杠杆,加到4.5%。”
随着债市信用风险暴露,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理财兑付压力也随之增加。有分析师观察到,基金和券商资管接受银行理财委外资金越来越谨慎。
“银行理财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的矛盾持续显现,已经成为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来源。”广发证券固收研究团队研报指出,目前投资者主要通过提升交易杠杆或者降低评级标准来提升收益,市场整体的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已在迅速积累。一旦资金流入减速,债券牛市动力亦将迅速逆转,本已脆弱的市场体系很可能再次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冲击。
杠杆率已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风险之一。财新记者亦从监管人士处获悉,将研究制定银行间债市杠杆率的监测体系,以更充分把握债市情况。“监管不排除以后会设立合理的杠杆率。”一位银行相关人士对财新记者说,现在各类资管的结构化产品的杠杆操作也亟待监管制定统一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