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张版主所言,本次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为什么书有定价”。
曾经问过出版界人士,有意思的是,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在他们看来,这似乎也只是一种惯例或传统。
现在不妨把问题转换一下:(不谈国外)没有在书尾标明“定价”的书(不是没有价格的书),大家会买吗?或者,书尾标明的“定价”(结合实际标价,比如打折价)如何影响自己的购买行为呢?在书店里,人们可不可能以超过“定价”的价格购买一本书?
在知识产品类商品里,为什么书籍、报刊等纸介商品更可能(几乎是全部)印有定价,而音像制品、软件、电视剧、电影等光电介商品则少印有定价(当然,一些软件产品的外包装上也印有定价)?
还有一种可能,“定价”是“印刷”上去的,而图书、报刊本身是印刷品,印刷品印上印上定价,倒也不别扭;如果一件衣服上赫然印着“定价”,穿着走在大街上也太夸张了;一场电影在开篇或结尾的镜头上如果赫然映出“本次电影的定价(比如看一场多少元)”,大家可能会被导演搞崩溃了。“票”这类东西,也常印有定价,比如车票、飞机票、电影票,公园门票,难道“定价”与“印刷”天然有着亲缘关系?
商店里的各种商品常附有价签(上面既可能有“建议零售价”,又可能有“原价”,还可能有“打折价”),价签上的价格与图书上的标价,本质上的区别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