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灶 发表于 2011-8-20 09:28 
市场的成因很简单。有商品交换就有市场,商品交换增多,市场就逐渐繁荣。商品交换的价格,是通过双方的 ...
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价格信号是怎么来的,特别是在素未谋面的两个国家之间忽然发生了联系。
货币作为计量符号,代表的是符号。素未谋面的国家忽然开始接触,双方都想获得便宜,双方心中没有去根据自己的国家生产等等等等情况来进行汇兑货币,这是因为由于不存在着价格信号会使得双方在交易时吃亏。为了获得各自的好处,他们进行了讨价还价的活动。因为他们发现讨价还价的形式可以使得他们的利益最大化。那么这两个国家的汇率,不管是实际的,还是理论的,都不存在,在一开始的情况下。因为双方的决策者面临的是交易形式带来的两难问题。然而这会儿不存在着所谓的市场机制,因为所谓的相对价格是双方参与者通过讨价的形式决定,而不是背后的供求。就是还没有到形成供求决定层面。同样的,素未谋面的国家在这情况下,它一开始的汇率是不存在的,或者没有被事先计算好的,因为没有人会这么做。
而人数开始增加后,由于讨价还价带来的成本开始显现出来,那么自然就有人开始用价格,也就是第一天固定好,第二天卖的形式来进行交易,这样可以享受价格信号的好处。
但是随着交易者的人数增多,这才开始涉及到所谓的供求关系。直到人数众多后,供求关系可以完全地决定价格。同样的,两个国家贸易往来的次数频繁后,才出现所谓的汇率市场机制。
你刚才所说的火星人那个情况,或许是有可能,但是不会存在太久。如果交易次数增加,给双方带来好处,那么会出现均衡,也就是不存在着汇率套利现象。但是如果交易次数增加带来的成本风险增大,那么双方会自觉停止交易,因为谁也得不到好处。可以认为,汇率并不是一开始由谁或者是什么机构在那儿算好了的。显然,现在教科书中它好像忘了说明最后接近均衡和开始两者之间的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