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刚刚突破10万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已逾47万亿元。GDP年均增长率达10.7%,而同期全球GDP年均增长率仅为3.9%左右。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了一轮高增长周期,2007年GDP增长率更是达到14.2%的峰值,投资和出口拉动是此轮增长周期强劲有力的双引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实施了一揽子刺激计划扩内需、保增长,经济增速重新回到两位数平台,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达10.4%。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落。进入2012年,“中国模式”现在已经变成了“中国困惑”,经济减速的趋势已明显可见。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增幅5个季度连降(图1)。我想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中国GDP的增长逻辑
业界和投行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比较悲观的预测是7.8%,乐观预测是8.4%-8.5%。对中国如此大的一个经济体来说,即使是一个百分点的缩减,也影响重大。但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仍然众说纷纭,这些解释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认为这是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差距缩小之后的一种“正常收敛”;二是将原因归结为“外部震荡”,即全球增长乏力和欧元区债务危机影响的持续发酵;第三种解释是内需不足,即货币收缩导致内部总需求不足,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不足。 我想从两方面谈这个问题:1、美国2011年GDP总量为159241.84亿美元,人口总量3.11亿;中国2011年GDP总量为471564亿元,按6.35的汇率折算为74260.9亿美元,人口总量13.7亿。2011年美国人均GDP为47284美元,中国仅为4382美元,2011年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10.8倍。这表明中国追赶的空间依旧很大,中国未来十年维持8%以上的GDP增速完全有可能。2、追赶空间是在不考虑影响经济增长诸多因素前提下的假设,比如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但当这些因素出现时,我们有自己的“法宝”— 基建投资。在5月23日结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政府高度重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基本态势,明确提出要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而对已确定的铁路、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并且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等领域建设。显然,政府借力基建“稳增长”深刻地反映出中国式增长路径的内在逻辑:稳增长的关键在于稳投资,而稳投资的核心则在于搞基建。从短期看,基建投资是提高当前经济增速的最好着力点。一方面,政府面对当前经济回落的大背景,其“稳增长”的政策抓手极其有限。消费难有起色,出口大幅度下滑。作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投资周期受限外需疲弱迟迟无法启动,而“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则已成为套在房地产投资之上的紧箍咒。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中西部地区基建投资潜力巨大。截至2009年底,我国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为3.28万公里,占全国比重约为38.3%,但是西部地区铁路密度仅为48公里/万平方公里,远低于全国89公里/万平方公里的平均值。西部地区公路发展与铁路类似,也存在占比高但密度低的问题。显然,未来西部地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将逐渐向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东部地区靠拢。根据笔者估计,如果未来西部地区铁路和公路密度要达到2009年的全国平均水平,那么仍需要建设2.8万公里铁路和125万公里公路,累计投资额为13万亿;而如果要达到东部地区标准,那么仍需要建设11.1万公里铁路和577万公里公路,累计投资额高达58.8万亿!中国政府目前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发布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相关意见,更重要的是出台保障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效运作的监管措施和法律法规。只有实现基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从“形似”到“神似”的跨越,未来基建投资接力中国增长的前景才值得真正期待。
结论: 且不说这种经济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带来多少负面影响,单从经济增速来看,我认为今年GDP增长还会保持在8%以上。湛江市长亲吻发改委批复文件一事就可见基建投资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在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拉动今天经济增长的道路上,我相信中国还会走的很远。
二、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1、中国经济实际上不是三驾马车,而是并驾齐驱。消费在过去30多年,在GDP中的比例逐渐下降。从60%以上下降到50%以下(见图2),体现了中国经济结构的重大改变。尤其自2000年开始,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直线下降了14个百分点。而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到占GDP的25%左右(见图3),美国居民消费总量占GDP维持在70%左右,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思考与分析。即使是消费本身,也分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在我国的总消费中的比例逐渐上升,从21%左右上升到27%左右(见图4)。这个趋势从1996年以后非常明显。这背后的原因也非常值得思考。
结论:郎咸平教授提出的“藏富于民”很有说服力,但是我想提醒郎教授: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总是那么大,和“藏富于民”对应的则是“劫贫济富”。

图2

图3

图4
2、IMF预计投资占中国GDP的比例至2017年之前都将维持在45%上方,之后可能降低。2011年至2012年5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始终维持着20%(图5),这也就说明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结论:我们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铁公基”( 铁路、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我想“凯恩斯主义”确实让中国受毒不轻,事实上,中国政府之“手”不仅闲不住,而且很可能并不只一只。

图5
3、据海关统计,1-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去年一季度为顺差139.1亿美元(图6、7、8)。但局势已于5月份出现转机。而根据初步掌握的资料,商务部相信,中国6月份进出口情况还能继续保持上个月的增长势头,尽管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今年预料仍能实现增长10%的目标。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缓慢,但正“逐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结论:既然政府提出了今年贸易额增长目标,我相信不但可以完成,往往可以超额完成
3、据海关统计,1-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去年一季度为顺差139.1亿美元(图6、7、8)。但局势已于5月份出现转机。而根据初步掌握的资料,商务部相信,中国6月份进出口情况还能继续保持上个月的增长势头,尽管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今年预料仍能实现增长10%的目标。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缓慢,但正“逐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结论:既然政府提出了今年贸易额增长目标,我相信不但可以完成,往往可以超额完成。

图6(1-5月进出口总值)

图7(1-5月出口)

图8(1-5月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