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美元贬值下的外汇行市达到争夺世界市场的目的(二)
——纸币美元的贬值是掠夺资源发动战争的武器(8)
外汇倾销是纸币美元贬值达到争夺世界市场的目的。外汇投机则造成经济动荡。
在不同时间上外汇行市的波动为外汇投机活动创造了条件。这种投机业务采取远期外汇交易的形式进行,即按照买卖双方在合同中先期规定的汇价买卖外汇,但外汇的交割则在一定的期限进行。
在各国外汇市场上汇价的差别也给外汇投机造成机会。这种投机业务称为套汇,经营这种投机业务的经纪人在汇价较低的市场上购买外汇,染后再把它在行市较高的市场上出售,以便由汇价差额中获取收入。这种活动的结果,就使得各国外汇市场上同一种外汇的汇价趋于均等。
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外汇行市的混乱乃是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矛盾尖锐化,经济动荡,货币制度不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的结果。
外汇行市的混乱首先表现为通货的不断贬值和外汇行市的波动不定。在脱离金本位的纸币的条件下,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的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必然引起通货贬值和通货行市的下跌;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危机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又必然使各国通货的比价经常发生波动。虽然二战后实行“固定汇率”制以防止回家的剧烈波动。后来于1973年过渡到“浮动汇率”。
1973年过渡到“浮动汇率”之后。对汇率波动不再规定限度,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听任汇价自由波动,实际上国家还要根据本国经济的需要和垄断资本的利益进行调节。国家调节汇价的另一种方式是实行双重汇价:一个是“贸易汇率”,用于对外贸易及其从属费用,按照官方规定的固定汇率由中央银行进行维持;一个是用于资本往来及旅游等方面的“金融汇率”根据供求关系自由浮动,中央银行不予维持。
国家调节汇价的最激烈的措施实行贬值。但是这种措施对外汇的影响也是短时间的,因为其他国家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抵消它。特别是在实行浮动汇率的条件下,更为实行隐蔽的贬值造成方便。
战后时期,在汇价调节方面的一个新现象,如同调节国际收支的情况一样,就是实行通过国际协议集体维持汇价措施。在实行“固定汇率”时,各国ZF根据布林顿森林协定的规定,负有保持汇价稳定的义务。实行“浮动汇率”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质检也还相互商定关于调节汇率的协议,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保持各参加国货币之间比价的稳定,其波动不得超过一定的幅度。
国家调节汇率并不能保证汇率的稳定,因为国家的调节不能克服或消除市场自发力量的作用。这一点当国家的调节措施和由国内外经济形势所决定的汇价变动的客观趋势相矛盾时,表现的特别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往往没有足够的力量抗拒大规模的投机活动,如果干预下去就会造成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大量流失,结果是消弱它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的力量。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干预通常会造成否定的结果,因为用人为的措施来压制由客观条件所决定的汇价变动趋势,可能迫使这种变化在以后汇率剧烈波动的形式爆发出来。
以上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国家实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那么外汇倾销和外汇投机就是必然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不能保证本国的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纸币美元贬值对本国经济的掠夺的结果!
劳动者2012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