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主所谈的一部分棉农和菜农的行为是一种正常的定价手段,这符合企业经营的思路。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因信息不完全造成的效率损失,但这种信息的取得对于农民来讲成本是相当大,甚至是不可能的。
二,市场的不完全不仅指市场的规模,市场不完全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市场失灵即市场作用无效率或市场完全无作用或市场其反面作用的领域,政府应发挥其管理优势(政府指导或者其他手段),此外,民间组织也应在政府和市场都无效率领域发挥作用。
三,国家棉花收购价的制定,不能简单理解为干预。对于农产品市场,其意义更为复杂,建议楼主参照农业经济管理类教科书。所以,这一价格的制定,是市场与政府共同完成的,这个定价合理与否应由实践检验。一般均衡理论证明了这个点存在,但并不是由政府完成的,并且基于很多严格的假设,在这个问题中并不适用!而且,政府保护价格或者收购价格的制定一般只针对少数农产品,不会做更大范围的管理。
四,对于楼主第二段的问题,还应重申:完善的市场是一的全方位的概念,不应简单以大小而论。不同地域间风俗不同,产品不同,同种产品间特点也可能不同,要素流动存在成本,特别对于农产品,统一价格是几乎不可能的。总之,具体——抽象——具体 是实践的正确路径,楼主应在考虑理论问题的同时,上升到具体,将其联系到具体问题中来,理论的假设是为了揭示特定的问题的。
望楼主和其他朋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