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312 2
2005-03-25

有不少棉农和菜农定价是通过国有企业和打听市场价的方式为自己的产品(劳务)定价.这其中是否就会由于询价而导致时间效率的损失,或者可能由于信息的缺失和扭曲导致价格扭曲从而使资源无法有效配置。这是靠市场决定的价格,但以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我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没有统一的大规模市场使得制定价格成本过高)还是说市场本身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政府指导,比如国家棉花收购价的制定。现在电视台上有一些各地不同市场农产品的报价,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定价,但它的性质是市场的还是干预的?如果是市场的,那按照这个价格去定价是合理的,但政府为什么就不能根据这个价格去做出更大范围内的计划和指导?(根据一般均衡理论均衡点是存在的,但却不是社会工程师能找到的)。

另外前面提到价格制定困难可能是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大规模市场,但是从电视上的报价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价差有时是相当大的,就是说各地有不同的具体供求,那么在这么大的国家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是否是合理的和可行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由于要素的流动限制和价格刚性一国之内连单一货币都不是有效的,那统一的价格又怎么合理?如果不建立统一市场,多大的市场才是合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3-29 03:46:00

一,楼主所谈的一部分棉农和菜农的行为是一种正常的定价手段,这符合企业经营的思路。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因信息不完全造成的效率损失,但这种信息的取得对于农民来讲成本是相当大,甚至是不可能的。

二,市场的不完全不仅指市场的规模,市场不完全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市场失灵即市场作用无效率或市场完全无作用或市场其反面作用的领域,政府应发挥其管理优势(政府指导或者其他手段),此外,民间组织也应在政府和市场都无效率领域发挥作用。

三,国家棉花收购价的制定,不能简单理解为干预。对于农产品市场,其意义更为复杂,建议楼主参照农业经济管理类教科书。所以,这一价格的制定,是市场与政府共同完成的,这个定价合理与否应由实践检验。一般均衡理论证明了这个点存在,但并不是由政府完成的,并且基于很多严格的假设,在这个问题中并不适用!而且,政府保护价格或者收购价格的制定一般只针对少数农产品,不会做更大范围的管理。

四,对于楼主第二段的问题,还应重申:完善的市场是一的全方位的概念,不应简单以大小而论。不同地域间风俗不同,产品不同,同种产品间特点也可能不同,要素流动存在成本,特别对于农产品,统一价格是几乎不可能的。总之,具体——抽象——具体 是实践的正确路径,楼主应在考虑理论问题的同时,上升到具体,将其联系到具体问题中来,理论的假设是为了揭示特定的问题的。

望楼主和其他朋友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29 12:52:00

呵呵,这么久总算有人回答了。我想问一下,美国市场的农产品又是如何定价?据我所知大宗现货交易是用基差定价,那是因为有成熟的期货市场。他们的零售是不是就是在此基础上成本加成?还有就是首贴中提到的电视台里播放的市场价是不是有指导作用?它是根据何种方法确定的。这似乎可以降低农民寻价的成本,但是在它本身扭曲时可能导致更大的扭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