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税务战略
起居室里、收银台边,每时每秒都有顾客在点击iTunes界面的“购买”按钮,或是在缴付苹果产品的价款。这样的场面每天都要重演数百万次。
与此同时,一部全球性的金融机器轰然启动,眨眼工夫就实现了财富在各个大洲之间的转移。苹果公司通过雷诺子公司来规避州政府的税赋,同时又通过设立国外子公司的做法——尤其是将公司的销售及专利使用费收入转入其他国家的做法——来减少美国及他国政府的课税额。
举例来说,苹果在卢森堡有一家名为iTunes公司的子公司。按照该公司在卢森堡的备案材料以及一名现职管理人员的说法,该公司只有几十名员工。该公司存在的外部证据只有一条,那便是一个信箱,信箱上歪搭着一张写有“iTunes公司”字样的纸片。
卢森堡只有50万居民。然而,按照一些现职或离职公司管理人员的说法,一旦欧洲、非洲或者中东——兴许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地方——的顾客下载了歌曲、电视节目或者应用软件,相关的销售收入就会被记在这个小国名下。一名苹果公司管理人员说,iTunes 公司2011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大致相当于iTunes全球销售额的20%。
多名苹果公司管理人员表示,卢森堡的优势显而易见。该国承诺对苹果等高科技公司的收入实行低税政策,只要他们把相关的交易搬到卢森堡就行。这一来,本应属于英国、法国、美国以及其他数十个国家的税入就流到了卢森堡,只不过税率打了折扣。
迄2007年为止,罗伯特·哈塔(Robert Hatta)一直在协助监管苹果公司在欧洲市场的iTunes零售营销及销售业务。他说,“我们在卢森堡开公司,图的是优惠的税收政策。可供下载的产品跟拖拉机或者钢铁不同,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物,这一来,你的电脑在法国还是英国都无所谓。只要你是从卢森堡买的,这事情就只跟卢森堡有关系。”
苹果公司的一名发言人拒绝对公司的卢森堡业务发表评论。
作为例证,可下载产品说明现行税收制度已经与以电子商务为主体的经济越来越不匹配。多名前苹果公司管理人员表示,苹果公司天赋异禀,善于寻找税收制度的法律漏洞,善于雇用那些跟iPhone设计师一样以擅长创新闻名的会计师。迈克尔·拉什金(Michael Rashkin)是苹果的第一任税务总监,曾经参与制定公司的税务战略,直至1999年离职为止。拉什金说,举例来说,远在20世纪80年代,苹果就开始用“库管”(commissionaire)而不是“零售商”这个词来称呼海外的分销商,成为了采用此种称谓的第一批大公司之一。
对于顾客来说,这个称谓并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地方。然而,从条文上说,“库管”并不是存货的主人,由此也就不需要认缴相关税赋。这样一来,通过“库管”制度,公司就可以让德国等高税收国家的销售人员代表新加坡等低税收国家的子公司销售电脑,进而按照新加坡而非德国的税率为大部分的销售利润上税。
爱尔兰面包片
直至1994年,蒂姆·詹金斯(Tim Jenkins)一直是苹果公司的一名欧洲财务经理,并且帮助公司建立了所谓的“爱尔兰面包片”税务架构。他说,20世纪80年代晚期,苹果公司成为了创制这种税务架构的先行者之一。有了这种架构,公司就可以把利润转往世界各地的避税天堂。
那个时候,苹果在爱尔兰设立了如今分别名为“苹果运营国际公司”(Apple Operations International)和“苹果销售国际公司”(Apple Sales International)的两家子公司,并在科克市(Cork)的绿野之中建起了一座玻璃幕墙环绕的工厂。据一些熟悉当时情形的前苹果管理人员所说,为了换取工作机会,爱尔兰政府答应向苹果公司提供税收减免政策。
不过,这样的安排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也就是说,苹果公司可以把加州研发的专利带来的使用费转到爱尔兰。这样的转移发生在公司内部,不过是将资金从公司的一个部门转入一个海外子公司而已。然而,随之而来的结果却是,公司的一部分利润逃过了高达35%的美国法定税率,转而按12.5%左右的爱尔兰税率上税。按照苹果公司的报告,2004年,公司的全球收入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人口不到500万的爱尔兰。(苹果公司不曾公布时间更近的估计数字。)
除此之外,通过另一家爱尔兰子公司——也就是所谓的“第二片面包”,苹果公司还把其他一些利润转进了加勒比地区的一些零税负公司。英属维尔京群岛——避税天堂之一——和爱尔兰的公司备案材料显示,苹果公司把两家爱尔兰子公司的部分所有权交给了岛上的鲍德温控股无限公司(Baldwin Holdings Unlimited)。鲍德温控股公司没有登记在册的办公地点和电话号码,登记在册的惟一一名管理人员是苹果的首席财务官彼得·奥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而奥本海默居住和工作的地点都是库比提诺。“鲍德温”也是一种苹果,以不易变质、适于转运闻名。
最后,由于爱尔兰与欧洲各国签有协议,苹果公司还可以在不缴纳任何税费的情况下,取道荷兰——也就是所谓的“荷兰夹心”——将部分利润转往他处。这样一来,外界观察人士和税政当局基本无法察知这些利润的存在。
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担任苹果财务总监的罗伯特·普洛姆(Robert Promm)称这一策略为“全欧洲最昭然若揭的秘密”。
关于苹果公司目前的海外财务运作方式,我们没有掌握准确的情况。2006年,苹果公司对它的爱尔兰分支机构进行了重组,把它们变成了几乎不需要披露任何财务信息的无限公司。
不过,税务专家们指出,诸如“爱尔兰面包片”之类的策略有助于说明苹果公司取得如下成就的原因:苹果公司报告显示,公司国外税额与国外利润的比率去年是3.2%,2010年则是2.2%,前面五年也始终保持在个位数。
苹果公司拒绝就公司的爱尔兰、荷兰及英属维尔京群岛业务发表评论。
苹果公司的上一次年报显示,总计342亿美元的公司税前利润当中有240亿——也就是70%——来自海外,来自美国的利润只占30%。然而,如今为行业出版机构“税务分析师”(Tax Analysts)撰稿的前财政部经济学家沙利文先生说,“鉴于苹果公司所有的营销策略和产品都是在美国设计的、所有的专利都是在加州研发的,这个比例多半应该在50%以上。”
他说,假设苹果公司的利润一半来自美国、一半来自海外的话,该公司去年的联邦税额就会增加大约24亿美元,原因是利润额增大之后,美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也会水涨船高。
沙利文先生说,“跟其他许多跨国公司一样,苹果公司也用上了一些完全合法的手段,以便让比例庞大的利润逃脱美国国税局(IRS)的监管。美国那些最赚钱的公司都减轻了负担,普通民众就得背上更重的包袱。”
包括前美国国会税收联席委员会(Congressional Joint Committee on Taxation)幕僚长爱德华·克莱恩巴德(Edward D. Kleinbard)在内的其他一些税务专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如今在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担任税法教授的克莱恩巴德先生说,“苹果及其他一些跨国公司采用的这种避税策略不只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这些公司的美国税负,还包括它们在德国、法国、英国以及其他地方的税负。”
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此类策略也有一个不利之处:财富一旦转出美国,回国之时就必然摊上一张新的税单。
不过,这样的局面兴许会发生改变。去年,拥有740亿美元海外资产的苹果公司与包括谷歌、微软和辉瑞(Pfizer)在内的将近50家公司和其他机构结成联盟,敦促国会推出“归国减免”政策、允许美国企业在无需承担巨额税赋的条件下将财富转回美国。该联盟雇用了数十名游说专家,竭力推动这项尚未进入表决程序的措施。国会的一份报告显示,这样的税收减免一旦成为现实,联邦政府就会在下一个十年当中蒙受790亿美元的税收损失。
加州的苦果
去年六月,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芬·乔布斯(Steven P. Jobs)在库比提诺市议会发表了一次演讲。这是他去世之前的最后几次公开亮相之一,目的则是说服市议会批准苹果公司兴建新总部的计划。
大多数市议会议员都对苹果公司的计划赞不绝口,华裔女议员胡宜兰(Kris Wang)却提出了质疑。
本地居民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她如是发问。她提议苹果公司为库比提诺提供免费Wi-Fi,谷歌就为公司所在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办了这件好事。
会议录像显示,乔布斯先生的回答是,“你们看,我这个人的头脑非常简单。我始终认为,我们既然交了税,这样的事情就应该由市政府来办。这就是我们交税的原因。好了,如果我们可以不交税的话,我倒是很乐意提供Wi-Fi。”
他还暗示,如果市议会不满意的话,苹果公司也可以搬到别的地方去。苹果公司是库比提诺最大的纳税人,当地官员去年为该公司估定的财产税超过了800万美元。
胡女士收回了自己的提议。
那次会议之后,胡女士退出了市议会。她在一次采访当中说,库比提诺面临着严重的财政问题,“我们为苹果公司位于本地而自豪。可是,怎样才能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归属感呢?”
其他一些库比提诺居民表示,作为本地最大的纳税人,苹果公司已经做得够多了,总体上说,各家高科技公司也促进了加州的经济繁荣。苹果公司的员工在本地的餐馆吃饭,参加本地的各种委员会,还为本地的公益事业捐款。硅谷的众多百万富翁都在向州政府缴纳个人所得税。苹果公司在声明当中说,公司的“全球增长带来了国内的工作机会,因为我们是在加州对大部分的业务实施管理的。”
声明还说,“时至今日,我们的绝大多数员工仍然在美国工作。全美50个州都有我们的全职员工,总数超过4万7千。”
过去两年当中,苹果公司还向附近的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捐了5000多万美元。除此之外,公司捐给一家非洲援助组织的善款也达到了5000万美元。苹果公司在声明当中说:“我们为许多慈善事业提供了资助,但却从未借此沽名钓誉。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做正确的事情,并不是借此邀功。2011年,我们针对公司员工的个人捐赠启动了一个配套捐助项目,由此大幅度地提高了受援公益机构的数目。”
尽管如此,包括德安萨学院院长默菲先生在内的一些人仍然认为,慈善活动和工作机会并不能抵消苹果等公司的避税决策所造成的恶果。谷歌、Facebook、英特尔、惠普和思科的全球总部离这座财政困难的学院都不到20分钟的车程。
默菲先生说,“一说要让所有这些公司——谷歌、苹果、Facebook,等等——缴纳数额合理的税款,他们就会不假思索地竭力反对。他们奉行着一种反纳税哲学,给本州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他补充说,“可我并不打算抱怨什么。我们得罪不起这些家伙。只要拿得到,一块钱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