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找工作的需要我翻阅了下两本行测、申论书的前言、后记、目录,浏览了下大致内容,发现考试的东西多为常识性内容,人文社会类毕业生占一定优势,特别是申论。这立马让我想起来刚大学毕业时候,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想考公务员,却发现没有几个岗位肯接收物理学毕业生。突然意识到,人文社会毕业生通过考取公务员的形式走入公职岗位,把自己所学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
由于他们所学本身就是处理社会中人与人相互关系,社会问题的处理是他们的专长,当人们抨击社会问题突出的时候社会需要他们,传播文化与正确的价值观,应用社会发展的知识和规律去创造价值,以实际行动改变社会环境、影响ZF决策。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行体制中理工科背景毕业生比较多,当然这批人很聪明、智商都很高,有其独特的从政优势,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他们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社会管理工作的所有人选,他们最擅长的事情可能也并非在此。我们见识了许多忽视人性、漠视人类尊严、违背人类成长及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与行政命令,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一个社会对人才的使用不应该是把他们放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吗?中国历史上是有科举考试走入仕途,不过也主要以八股文形式吧,所谓的文官考试考这些内容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我相信以后类似的公共服务从业人员资格类考试应该是更多的人文社科常识性理性知识考查,材料更具思辨性、更检查独立思考能力与个人观点。 所以也不要盲目批判现在考公的同学怎么多,这毕竟也是一条不错践行自己理念、应用所学追求理性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