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考研论坛,SKYMISSME 之手,这老兄2011复旦金融411分,吾爱其文辞犀利,语言毒辣。
复试前发帖求人品,顺利通过特来还愿。记忆有点模糊了,就只谈我的一些体会吧。破论坛老不给过,分段发。
先谈我当时的情况,上海211本科,信息管理,大学四年挂了七科整,高数六十,线代重修,绩点2.2,不久前顺利通过2011复旦公费金融的复试。我不是想讲什么励志的故事,考上研究生并不能定义一个人的成功,也不是想跟你吹嘘复旦金融对我有多容易,过程绝对艰辛,我比高考时努力百倍不止。我只想说,现在想考的同志们,以分数而论,从现在起,一定有一条路,一个具体到每一分钟的规划,像一件量身定做的衣服,让你用接下来九个月的时间,在考研的游戏规则下,达到400+的高度。所以,问题只有两个,一是你的信念是否够坚定,二是你的执行是否够坚忍。信念什么的没特别的好说,你相信一个东西总能找到万千理由为它辩护。我以为现实其实挺复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既需要一块招牌,又需要一份修为,一技之长。你若什么都没有,那考研实在是上上之选,不然拿什么砖去扣社会的大门。我曾在陆家嘴实习大半年,算是彻底给咱这个一身臭屁的80后浇了盆冷水,我发觉自己实在是差太多,在坑爹的通才教育下成长为庸才就算总结了我的大学四年。且金融的行当也分民工和金领,随便哪个券商的投行部和营业部的什么客户经理可不是一个身价,要从行研之类的高端职位开始你的金融从业之路,研究生学历可是必须的。说这些只是希望大家对现实多些体味再来选择,毕竟三年的机会成本也算不得可以忽略。
再说说我执行的体会吧,我开始的不算早,四五月份下定决心,七月才辞了实习,正式开始备战,刚开始一天也就六七个小时,忍不住上会网什么的,可以说状态是慢慢紧张起来的,九十月份时已经心无旁骛,偶尔放纵一下都充满负罪感了。考研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人的理智却着实有限,所以,奉劝大家,计划不要太残酷,一周歇个半天总是要的,让心情愉悦,大脑舒畅才能事半功倍。复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和自省的过程,大家一定得明白,你的每一步都不是奔着成为一个优秀的金融从业人士去的,而是奔着400+去的。当背单词就认真背单词,别没事捧着本经济学人一边查单词一边幻想成功人士,还欺骗自己一举两得。郎咸平什么的就先别看了,基本没用,通论,国富论都不如袁志刚来的实在易懂,什么行为金融,非理性繁荣之类的专业书籍也基本不会对你的分数有任何的助益(当然关注一下财经新闻还是要的),对自己实在一点,分数!什么都要分数导向!因为这是游戏的规则!
再说制定计划,这里我想特别想强调均衡,惰性是写在我们的基因里的。选择做的爽了千万别忘了练论述,英文背的痛快也记得去算枯燥得数学,永远跟你得惰性战斗,让它无处藏身,让理性去分配权重,当写就写当算就算。“别在你的G点里迷失”,这也算是我的一点人生体悟吧,与君共勉。做计划时有人喜欢量化时间,有人喜欢量化别的东西,比如每天看几页书,每天做几道题,这些都行,可本质上大家一定要明白,你要计划和管理的是知识,所以不要为今天多看了十页书而窃喜,以分数而论,你今天掌握的知识点未比比昨天有价值。我到了后期已经对自己学习的过程有了无比清醒的认识,我知道今天我掌握了几条定理几个模型至何种程度,哪些要重温哪些已牢记,精神集中至何种程度,一个钟头大概走神了几分钟,比昨天如何,我都很清楚,我从不做无用功,不在熟悉的东西上浪费精力,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好的坏的感触里纠结,努力保持正向的思维,信心满满,大步流星。
再说说专业课的复习吧,我认为所有门类的知识在发明发现之初,一定是直观的,而社会科学则是所有知识中最契合人类本能和直觉的,所以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经济学同样具有直观的本质,因为它研究的就是人类的行为嘛。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显示偏好,大家去看范里安的书,啰啰嗦嗦写了两页纸,又是变量又是不等式是不是看上去特专业复杂晦涩,其实呢就一句话,已知当你能买的起A的时候你却买B,那假如现在我们知道你买了A,必然是因为你买不起B嘛,你说有多难呢,你讲给楼下卖茶叶蛋的,他都能懂。当然咱不是批判这些编教材的大师,每一个成熟的学科都需要一种严谨的一以贯之的理论化的表达。而从这些看似复杂的表达的背后用直觉去把握最本质的东西是咱们这些学习者的责任。所以我既不提倡去死记公式,也不赞成在考研的阶段牵扯太深的数学,这些只是工具而已,在这些工具里迷失了经济学的本质是愚蠢的。
这些算是我的一些体会吧,具体的过程我有点忘了也觉得没什么好讲,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逻辑不错所以数学上没下太多功夫,倒是单词老是记不住,所以计划一定是要适合自己,为自己量身定做,前提则是你要足够了解自己。辅导班我只报了**的政治,还行
(2)同上,出自飘落星辰,总分408,总成绩排第三!专业课122!!言语间已是忍不住的欣喜啊,正是春风得意马蹄急,让小生好羡慕。
考了2012复旦金融学硕,有幸上了拟录取名单,金融801专业课122分,当然比我高的牛人不少的。当时在准备考研的时候亦参考了许多前辈的资料信息,写这篇经验,算是回报下论坛,毕竟过来人的经验,多多少少还是可以借鉴的,希望能对有志考复旦金融的学弟学妹有所帮助。
现在回过头来看考研,给影响考研结果的因素排个序,我觉得第一位当属心态,而后是方法,接着是努力,还有其他一些因素,诸如有时候也要靠一点点运气。 心态篇
我认为心态是影响考研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要摆好心态,首先得知道为什么要考复旦金融,或致力于学术研究,或希望能借此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单纯是实现一个复旦金融的梦。什么原因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要坚定,能够支持你一往无前地走下去。说到这里,最近也看到一些没考上复旦金融,然后就说复旦金融不好啊什么的人,就简单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吧:我觉得这个更多的还是一个失败者为自己找寻解脱的借口而已,大家不必太在意。假如是抱着找更好工作的心态考复旦,事实上,研究生的竞争力总体而言必然比本科生要强,这个毋庸置疑,但是总归有个例的,即使是复旦金融相信也有混的不好的人,即使很有些小学文凭的,也有风生水起的,个例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我们只能去概率上把握。所以说,能考得上研尤其是复旦的研,你得到的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成功的机会,当然最后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那最终还要取决于个人了,复旦能提供的那是一个宝贵的很好的平台。 然后对自己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要面对现实,摆好自己的位置。要多少考虑自己的基础,基础差一点也没关系,这个不重要,因为只要多花点时间还是可以补回来的,但是你心态必须得端正,得认识到这点,要敢于承受住最初的打击,敢于正视自己基础薄弱,然后找寻正确的方法去弥补。不要因为最初做了几份卷子分数很低,然后自暴自弃,感觉自己不行啊什么的,这个就乱了。坦白地说,一开始让我做真题,估计50分都不一定拿得到,无论哪科。分数是慢慢积累出来的。我觉得考复旦金融,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大概六个月时间还是要保证的,每天10小时左右的工作量。基础比较薄弱的,或者跨考的同学,我觉得9个月时间应该至少要的。 考研是一个持久的事情,好的心态要求要能耐得住寂寞,能够贵在坚持。某种程度上来讲,坚持比基础啊,方法啊重要地多。160万的考研大军,80万是半途而费的,坚持下来的一半或许都不会有,所以说到后来能坚持到1月份还是在认真复习,淡定走进考场的,你至少已经胜利一半了。两天打渔,三天晒网,成功的概率自然要小的多了。我的建议是每个星期抽出半天左右休息,持之以恒,有时确实比较累的话,休息一天也是可以的。
方法篇
的一些论文等等。一般来说,复旦的经院网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