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那个调皮捣蛋的坏学生“黑将”彭成,被父亲的爱唤醒之后,寒窗苦读,
三次中考,终于跳出了“农门”。而今天,时代不同了,已然成为“感恩教父”的彭成却
在他的感恩演讲经常大声喊出这样一句话:“现在的中国不缺少大学生!”
无独有偶,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苏剑2008年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年会”
闭幕式上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高等教育‘平民化’,大学生已不再是社
会的精英阶层,而成为中国最基本的劳动力。当今中国不缺少大学生,缺少的是民工。”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没工作……”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吧!有多少人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然后又天天重复着这句话直到自己的孩子长大?
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就是为了有出息,胜利打好高考这一战是孩子18岁前唯一的任务,这种理念已经成为众多中国父母的集体潜意识。
由此看来,中国不缺少大学生,并非不缺少人才。恰恰相反,中国非常缺少有能力懂感恩懂合作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苏剑苏剑认为——
当今,并不是“大学生就业难”,而是大学生普遍不愿把自己的能力定位在动手操作上,大学生不再是“精英阶层”,高等教育也日趋“平民化”。市场需求变了:从分数第一到实用第一。一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主要原因是个人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像两股道上跑的车,产生了结构性错位。
读书到底是为了考上大学,还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加自己的见识和学问,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到今后谋生的手段和把握幸福生活的能力?
父母、老师、孩子12年如一日,“浴血奋战”,只为孩子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却集体忽略了一个残酷现实:中国不缺少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已面临空前危机!
学习不是为了考大学,而考上大学却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问题是,你正确认识和把握好这样的机会和环境了吗?
曾经有一位网友在他的一篇博文里向中国的大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和忠告:
是谁在嫌弃我们的大学生呢?难道当今中国真的不缺大学生吗?
别抱怨在学校里学不到东西!
你敢说学校里就没有一个好老师吗?如果有,他的课你好好听了吗?退一步讲,就算没有一个好老师,你敢说不好的老师教的东西里就没有一点有用的吗?如果有,这一点你学到了吗?就算什么都学不到,那么,十几年的时间你干什么了?如果你知道老师教的东西不行,那你总该自己学点“有用”的东西吧?你学了吗?
个人的期望值可以无限高,人也必须具备接受现实的能力和准备。
企业没有创造留用你们的环境?企业用人是要你来创造新环境,而不是请你们来享受环境的。当初,欧洲殖民者来到北美大陆时,谁为他们创造了环境了?现在,他们为什么可以用好环境来“挖人”?请注意,他们挖的是“人才”,你是吗?如果你是,你也会被挖走,可能就没有时间抱怨了。
中国真的不缺少大学生了吗?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宁可用能力强的高中生,也不愿用拈轻怕重的大学生?
现在的用人单位最需要的是这样几种人才: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有管理能力和经验的管理人才,有合作精神人品好能上能下的实用型普通人才,敢闯敢做不怕拒绝会经营人脉能为企业带来业绩的销售人才,最后就是能吃苦耐劳的廉价劳动力。
你是哪一种呢?
本文摘自潇竹即将出版的新作——《感恩教父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