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772 0
2012-08-15
2012年08月15日08:27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称雄的炫目光环之下,A股指数却迭创新低,进入全球主流股市倒数之列。这伤透了无数股民的心,也令监管层大伤脑筋。
  A股市场跌跌不休,监管层于是成为了众矢之的。但平心而论,在维护股市方面,监管层其实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尤其是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一职之后。本报记者梳理“郭氏新政”脉络发现,从最初的强制上市公司分红、严打内幕交易、整顿中介机构,到第三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券商创新提速引发的一波政策小高潮,再到眼下的退市制度正式执行,监管层用“四枪拍案”打响了轰轰烈烈的A股“保卫战”。
  “四天一新政”已成为外界对本届证监会的基本印象,其中有退市等重大制度改革,也有对细节的修修补补。遗憾的是,A股并未因“郭氏新政”而有所起色,与去年11月初相比,上证指数和深成指跌幅都超过15%。
  第一枪:“内调”  证监会中层轮岗表明改革决心
  投资者应该清晰地记得,郭树清上任伊始的“三把火”,首先就是强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要求新股发行时将分红方案写进招股说明书中,这一要求至今仍被投资者热烈追捧。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A股上市公司总体分红水平的确提高了,有67.12%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比2010年提高了6.39个百分点;同时,现金分红金额超过6000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了21.21%,占全部上市公司2011年净利润总额的31.35%,现金分红增幅也超过了净利润增幅8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似乎说明,强制上市公司分红确实起到了一定成效。
  而与强制分红同期进行的则是严打内幕交易。郭树清在公开场合喊出“对内幕交易零容忍”的口号后,证监会公布了多起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案例,在2011年底至2012年年初的半年时间里,证监会几乎每个月都会公布一两起查处的内幕交易案情况,杀鸡儆猴。半年来,证监会公布了包括京博控股、宏盛科技、新亚太等近20起违法违规案,涉及价格操纵、内幕交易、违规披露等方面,一批涉案人员被查处。
  此外,证监会的大范围人事调整也从今年年初开始。今年3月,证监会中层干部开始轮岗,其核心点是“权力部门”与“非权力部门”的对调。在市场人士看来,证监会内部整顿、解雇委员等举动,似乎也向市场表明了其改革的决心。
  第二枪:“外敷”  郭树清12次喊话力挺蓝筹
  2011年12月15日,郭树清在2012年财经年会上表示,“蓝筹股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年度收益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十几,分红可以达到4%、5%,可是这么好的产品却少有人问津,我们的中介机构也少有推荐”。梳理其上任后在公开场合的发言可以看出,这是郭树清履新以来首度公开表态看好蓝筹,加之其“鼓励养老金等长期资本入市”的发言、行动,次日沪综指大涨2.01%。
  其后在今年2月15日,郭树清进一步描述了其对蓝筹股看好的逻辑,“目前(A股)的估值水平平均只有15倍左右的市盈率。其中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这意味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8%左右”。作为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罕见地认证了蓝筹股罕见的投资价值,引起舆论一时热议。尽管次日沪指收跌,但2月22日证监会再度强调蓝筹投资价值,力保大盘延续反弹直至3月中旬。
  而据记者梳理,此后证监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刷新”速度,最近的一次发生在8月初,大盘接连刷新三年新低蓝筹股泥沙俱下,证监会深夜喊话,称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股已经具备很高的投资价值,股息率去年已高于标普500,市场恐慌性下跌是非理性的,投资者应理性认识市场,切勿盲目跟风。而这已经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第12次公开兜售“蓝筹股投资价值”。而提倡引入长线资金、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增加QFII额度、发展RQFII等等,也是力挺蓝筹的表现。
  第三枪:“净口”  新股发行改革成效初显
  在层出不穷的新政之中,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可谓是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其目的是抑制新股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上市首日的炒作。此次改革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定价约束、抑制炒新,不过,其中发行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需要补充信息披露并可能重新上“发审会”,该规定引发市场争议。
  执行情况如何?深交所截至6月中旬的报告显示,改革后发行的18只新股,平均每只获得118家配售对象报价,较改革前的70家提高了69%,发行市盈率平均为30.61倍,仅高于行业市盈率的4.23%,大大低于改革前的22.56%。同时,改革后每只新股平均超募资金为1.34亿元,较改革前的2.17亿元下降38%。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从之前的24.15%下降至7.62%。
  第四枪:“排毒”  修改规则重创ST股炒作
  自今年5月份开始,“郭氏新政”正式进入第四阶段排毒。事实上,在郭树清上任之初的“三把火”中,就有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但市场更为关注的主板市场退市制度,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出台。4月29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主板以及中小板退市方案征求意见稿。到了7月7日,已经完成的退市制度正式实施,新的退市制度条款很细,从上市公司业绩标准、净资产标准到股价标准都有一系列的条件设置,大批踩着“红线”的ST公司和B股公司突然变得 “岌岌可危”。
  更为严密和细致的退市制度被隆重推向市场,而A股“排毒”也由此开始,二级市场出现了“退市概念重灾区”,一大批绩差股连续暴跌,而闽灿坤B也出人意料地或成为退市制度执行后的首只退市股。不过,在游戏即将结束的前一刻,闽灿坤B按下了“暂停键”,8月2日离退市条件仅差两个交易日,公司宣布拟筹划重大事项因此停牌。现在市场瞩目的焦点集中于闽灿坤B能否成功“逃生”,因为这直接关系着,新的退市制度是否会再次沦为“摆设”。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救火队”一向善于打“组合拳”,退市制度推出后,上交所也于7月27日发布《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将ST股拉入涨幅1%跌幅5%的“限制不对称”深渊,交易规则的修改再次导致ST股出现连续跌停。
  证监会的“救火”工程远不止这些,《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开始征求意见,新三板扩容进入实质阶段,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进行修改,给基金公司“松绑”,将QFII投资额度增加至800亿美元,并增加500亿元人民币RQFII,为A股再引活水……
  监管层一边改革一边“救火”,但A股同时却将技术派预测的底部一个又一个刺穿,“最忙监管层”这些新政能否解救A股这位“重疾缠身”的“病人”?至少从目前来看,并不乐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