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在林肯土地中心学习房地产政策一周,由于本人英语听力不佳,基本没懂。不过我亦有自己粗浅的思考。本文部分观点来自郭凯《王二经济学》。
近日房价明显反弹,不少人都归咎于央行连续两次降息。事实上,在房产调控政策没有明显降温的大环境下,推动房价上涨的只能是“刚性需求”,央行降息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美帝那边都通过量化宽松将实际利率降成负值了,也没见房价咋涨嘛。
可问题是,为啥就咱们刚需那么强劲呢?我们先说结婚买房这个刚需。为什么结婚必需买房呢?有人说现在男多女少,女人婚姻市场价格高企,不买房就不结婚。可现在的婚姻法都完善到谁也很难通过婚姻占对方便宜的地步,要求男方买房意义何在?
又有人说是中国文化使然,但新加坡、台湾、香港以及自称颇得中华文化真传的日本,貌似都没有将结婚与买房挂钩。原因很简单。在上述经济体是否拥有房产只跟你资产多少有关,而在中国大陆,没有房产意味着不能落户,孩子入托、上学等系列基本人权完全没有保障。都结婚了孩子早晚要生吧,即使人家姑娘不嫌没房产,ZF不高兴啊。孩子上不了贵族小学,就只好去民工子弟学校呗。这让城市或刚进城的小白领们情何以堪?!周立波说用买房的钱去周游世界,到时候说不定世界观就变了。从之前的多子多福到现在的主动断子绝孙,世界观变得可不是一点点。
中国金融抑制现实,逼富人买多套房产。很多人骂买多套房产的富人,但想过没有:若你手上有个百万存款,不买房你又能做什么?存在银行,基本上负利率;投到股市,据说2011年人均赔了4万多。美帝那边存银行自然没啥油水,可人家股市回报率总还能站在5%以上吧。据测算,在资本整体稀缺的中国,资本回报率应为10%左右。换言之,实际利率应在10%上下。可咱们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很少超过3%,而CPI却经常性地窜到6%。不仅没有赚到10%的利息,反而赔了3%。这里外相差的13%,都转化为银行和企业的利润了。另一方面,买房按揭利率一般打折下来就不高于7%吧。亲,这可是名义利率哟。相当于不买房的人给你贴息50%(实际利率若为10%,通胀假定为4%,名义利率应为14%),有钱不买房才怪呢。
中国现行金融制度使没买房的人补贴买房的人,贫富差距自然越来越大。有房的人买更多的房子,没房的人则永远买不起房子。而根据现行的按学区入托入学的制度,没房子人的孩子就只能输在起跑线了,长大后继续存款补贴富人买房,进而产生了非常可怕而危险的贫困代际遗传。
每轮房地产宏观调控,ZF组合拳打得令人眼花缭乱,还美其名曰保刚需,结果总是收效甚微。ZF应该也知道刚需导致房价居高不下,却不愿意承认自己才是刚需的始作俑者。房价不可能真跌,就像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