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3503 2
2012-08-15
一市场需求曲线为P=100-0.5(Q1+Q2)
两厂商各自成本函数为 C1=5Q1    C2=0.5Q2^2
如何确定谁会成为产量领导者,谁是追随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16 02:40:33
https://bbs.pinggu.org/thread-580365-1-1.html
论坛以前的一个讨论。
是按照序贯博弈的思路,方法就是按照逆推法。假设一个厂商为领导者,被领导者只考虑自身利润最大化,领导者则要能使二者利润都最大化,不然没办法当领导者。

假设第一个厂商为产量领导者。从后往前推,被领导的第二个厂商确定产量时,领导厂商的产量已经确定,根据垄断市场利润最大化条件MC=MR和AR=P,求的由Q1表示的Q2:
MC2=(C2)‘=Q2,MR2=(P * Q2)‘=100 - 0.5 * (Q1 + 2Q2)
联立得,Q2=50 - 0.25Q1
因此,当最初领导者厂商确定产量时,要将此条件考虑进去。
根据垄断市场利润最大化条件MC=MR和AR=P,求得领导者均衡产量Q1:
P=100 - 0.5 * (Q1 + 50 - 0.25Q1)
MC1=(C1)‘=5,MR1=(P * Q1)‘
联立,解得:Q1=100;Q2=25

现在假设第二个厂商为产量领导者。按刚刚的方法。
求的由Q2表示的Q1:
MC1=(C1)‘= 5 = MR1=(P * Q1)‘
Q1=95 - 0.5Q2
再求得领导者均衡产量Q2:
MC2=(C2)‘= Q2 = MR2=(P * Q2)‘
Q1=77.5;Q2=35

然后再把领导者的MR和MC进行比较,发现第一个厂商领导下,其自身的利润变成负了,所以产量领导者为第二个厂商。

有意思的是产量大的居然被产量小的领导,我感觉是还是和成本弹性有关,题中成本对价格敏感的厂商成为领导者。

话说,我现在有些困,计算有可能有误,没错最好,你仔细看看,有错误改过来就行了,思路就是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9 12:14:12
是按照序贯博弈的思路,方法就是按照逆推法。假设一个厂商为领导者,被领导者只考虑自身利润最大化,领导者则要能使二者利润都最大化,不然没办法当领导者。

假设第一个厂商为产量领导者。从后往前推,被领导的第二个厂商确定产量时,领导厂商的产量已经确定,根据垄断市场利润最大化条件MC=MR和AR=P,求的由Q1表示的Q2:
MC2=(C2)‘=Q2,MR2=(P * Q2)‘=100 - 0.5 * (Q1 + 2Q2)
联立得,Q2=50 - 0.25Q1
因此,当最初领导者厂商确定产量时,要将此条件考虑进去。
根据垄断市场利润最大化条件MC=MR和AR=P,求得领导者均衡产量Q1:
P=100 - 0.5 * (Q1 + 50 - 0.25Q1)
MC1=(C1)‘=5,MR1=(P * Q1)‘
联立,解得:Q1=100;Q2=25

现在假设第二个厂商为产量领导者。按刚刚的方法。
求的由Q2表示的Q1:
MC1=(C1)‘= 5 = MR1=(P * Q1)‘
Q1=95 - 0.5Q2
再求得领导者均衡产量Q2:
MC2=(C2)‘= Q2 = MR2=(P * Q2)‘
Q1=77.5;Q2=35

然后再把领导者的MR和MC进行比较,发现第一个厂商领导下,其自身的利润变成负了,所以产量领导者为第二个厂商。

有意思的是产量大的居然被产量小的领导,我感觉是还是和成本弹性有关,题中成本对价格敏感的厂商成为领导者。

话说,我现在有些困,计算有可能有误,没错最好,你仔细看看,有错误改过来就行了,思路就是这样。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微观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586056
这是完全学究式的方法。按这样的方法算出来的结果,结论往往与现实不符,有时甚至会显得很荒谬。如果按这种方法去指导厂商经营,厂商是要破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