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2320 1
2012-08-16
内容摘要: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却在拉大。东部外向型发展模式是否适合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该如何发展?发展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本文通过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作对比,认为西部地区应该走外向型和内源型方式并重的道路。同时,提出西部地区发展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发展条件   发展道路   注意问题
        
        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已成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东部沿海地区却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东西部地区差距还在继续扩大。林毅夫、魏后凯、王绍光等学者的研究都证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呈逐渐扩大趋势。东部沿海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可以用来发展西部呢?对于这个问题本文进行了探讨。
        
        西部地区不能走东部外向型发展道路
        
        所谓的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外向型经济模式是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着眼点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其基本特点有: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把重点放在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上;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生产要素通过国际、国内的双向流动,达到优化组合,提高其使用效率;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风险也大。东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是由当时国家政策和东部地区的区位特点所决定的。当前阶段,伴随产业转移,存在着沿海地区发展模式向西部地区空间位移的可能性。这种模式的空间位移已不符合西部地区区情以及宏观发展方式转变要求了,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两者的资源禀赋不同
        沿海地区自然资源缺乏,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因此,东部地区以加工业为主,利用外来资金及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可以利用本地丰富的资源,挖掘地方潜力。
        (二)交通条件不同
        2010西部地区铁路营运里程总长为32754公里,占全国总里程的38.30%,铁路网密度相当于全国水平的53%,相当于东部地区的20.88%;公路营运里程1504532公里,占全国总里程的39%,公路网密度相当于全国水平的54.55%,相当于东部地区的20.65%。一般来说,这些产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对其它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大。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离不开其发达的交通条件,其经济繁荣区大多为沿海沿江区域,轮船运输量大且成本低,而西部地区不具备良好的口岸,因此不能走海洋大宗贸易。同时,现在交通工具使古代的丝绸之路边缘化。由于外向型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大,因而以工业为主且产品以外销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不适合在西部发展。
        (三)教育水平的差异
        在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要素中,人才占有着重要的作用,地区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地区的发展。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机构,可以为当地培养大量的人才。2010年东部地区高校数量为915所,占全国39.7%,其密度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18倍。而西部地区高校554所,仅占全国24.0%,其密度相当于全国水平的33.57%,相当于东部的8.53%。不仅如此,由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条件及其它条件与东部的差异,造成西部地区高校培养的人才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人才大量的外流,其流出量是流入量的两倍以上,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流动现象更加严重。近年来仅西北地区调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科技人员就超过312万,多为中高级专业人才。而这些流出的人才往往正是西部地区紧缺的人才和业务骨干。同时, 2010年东部地区文盲率为6.02%,西部地区文盲率为9.89%,其中西藏地区文盲率更高达39.59% 其次为甘肃和青海,文盲率分别为15.94%和14.75% 。因此,西部地区相对缺乏外向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四)融资程度的差异
        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吸引大量的资金来做基础。地方资本的积累主要来自于银行金融渠道、公共财政渠道、资本市场渠道以及其它直接融资渠道。银行资金在不同区域的分布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的分布,银行资金在不同区域间的流动主要表现为存贷差、银行间同业拆入和拆出、以及银行资金的汇入和汇出。根据郭金龙、王宏伟的研究表明,从1991-2004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区域分布东部地区从58.90%上升到66.60%,而西部地区却从19.91%下降到15.32%。不仅如此,由于资本利润的驱动,使本来就缺少资金的西部地区银行存款投向东部。
        从公共财政投入来看,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对西部的投入从1994年的33.07%到2006年的37.66%,但是由于西部地区面积广阔,具体分配到各个地区的投入就显得不足。从资本市场渠道来看,1990-2005年,东部地区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占全国比重从18.30%上升为80.91%,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从23.00%下降为13.68%。根据郭金龙、王宏伟的研究指出1990-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直接融资为西部地区的3.12倍。另外,从直接利用外资的情况来看,根据李芳、刘建强利用商务部外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04年底,东部地区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为419505家,比重为82.43%,而西部地区为33241家,比重为6.53%;东部地区外商投资累计总额在全国中的比例为86.78%,而西部地区仅为5.53%;东部地区累计实际外资额在全国的比例为86.3%,而西部地区仅为4.6%。由此可以看出,西部地区融资能力与东部地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五)消费支出的差异
        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消费的差异,《东西部地区消费差异的实证研究》通过选取2008年全国31各省市的城镇居民的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全年消费支出并建立模型,最后根据回归方程得出东部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要小于西部,这说明东部地区人们除了消费外用于其它方面(如储蓄,投资)钱要多,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偏低,收入中绝大部分都用于消费了。同时由于绝对收入的差距,东西部地区人均全年的消费支出绝对数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导致相对于西部而言,东部地区具有地缘优势,很多产品可以就近消费,减少了成本。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自然资源禀赋、交通条件、融资环境、教育条件及消费支出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导致了西部地区不能照搬东部地区单纯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西部地区必须根据自己的区域特点,走出一条适合自己条件的发展道路。
        
        外向型与内源型发展方式并重的经济发展道路
        
        西部地区要走出一条具有西部地区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可以借鉴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同时结合中部地区内源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外向型与内源型发展并重的道路。所谓内源型发展是相对于外向型发展而言的发展型式,是指经济体主要基于内源动力、内源要素和经济自我演化和内生逻辑的一种发展方式。
        (一)发展内源型经济
        西部地区没有沿海地区发达的交通条件,也不具备走海洋大宗贸易的条件。因此可以走内源型发展道路,立足于区域。
        提高内需动力,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以内需市场为导向,使之成为西部地区内源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拉力。我国经过10年大发展,外向型发展模式已达到一个瓶颈,需要突破,同时全球化的逆转,中美关系由合作走向对抗,继续外向型发展已变得困难。目前我国发展模式已经出现了转型,从外向型模式转为内向型。积极扩大国内市场,拉动经济增长。西部地区拥有着占全国75%的土地面积和29%的人口,其中很多省又与中部地区相接,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等待发掘。
        充分利用内源要素。与外生型发展主要是通过外向扩大市场配置要素的范围,依靠外部资本、外部人力、外部资源等外部要素的引入推动经济发展不同,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然而地缘优势、制度环境和人文优势却相对较差。内源型发展主要是依靠挖掘、激活、优化区域自身具有的发展要素的发展,这种发展适合于有形资源丰富、制度环境变迁空间较大的区域。西部地区应该积极的利用其有形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
        (二)发展外向经济
        西部地区在发展内源型经济的同时,要发展外向经济。但这里所谓的外向经济又与东部沿海地区有所不同,沿海地区主要采取出口导向型特别是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采取“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方式,采取“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加上中西部地区跟进不够,沿海地区逐渐被锁定在这种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道路之中,逐渐呈现出强烈依赖国外资本、国外市场、国外技术和国外资源的特征,形成了片面外生型发展模式。其资本和市场依赖于发达国家,有些地区甚至是定向开放,如青岛对韩国。而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对象为相对不发达的中亚地区,东部地区所采用的方式明显不适合资本和技术相对落后的西部沿边国家。但是西部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西部地区除了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需求外,也有潜力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
        西部地区与周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是东亚地区通往中亚、西亚、南亚和东南亚以及蒙古、俄罗斯的陆上必经之地。拥有占全国80%左右总长10956.02英里的陆地边界线。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友好和睦的外交政策,实施大规模的沿边开放,设立了62个国家级的对外开放口岸和13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同时,沿边国家也积极回应我国友好的对外政策,积极开展经贸交流和合作的政策。西部地区与沿边地区经济繁荣,成为西部经济的又一个增长点。因此,西部地区外向型主要任务是把先进成果推广出去,利用西部地区广阔的国界线把我国的成果推向国际化。同时,要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的新领域。
        (三)把外向型和内源型发展相结合
        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加上周边的国家相对贫困,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还很低。因此应该扩大对外开放。尽可能的吸引外来的资本、技术等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东部地区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近些年来出现了把产业往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沿海与内地的关系日益密切,在这种背景下,提升开放程度,西部地区就能更多更快更好地承接国际和沿海资源的转移,扩大内源型发展的资源配置空间。因此,要将扩大开放与培育内源发展模式有机统一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16 21:51:05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