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2011年04月25日00:00 证券市场周刊 [许宪春] 访问次数:292 字体:
大中小
【《证券市场周刊》特约作者 许宪春】四大特点 2001年到2010年是非常不平凡的10年,期间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南方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等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经历了历史罕见的非典疫情,以及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是这1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非凡的发展成就。这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 第一,增长速度高。改革开放3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9%,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奇迹。其中,1981年到1990年,年均经济增长9.3%;1991年到2000年,年均经济增长10.4%;2001年到2010年,年均经济增长10.5%。近10年的年均经济增速比改革开放32年的年均增速高0.6个百分点,比上述两个10年的年均经济增速分别高出1.2个和0.1个百分点。 第二,稳定性强。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改革开放前经济增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过程,稳定性不好;而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如果把改革开放以后的1981年到2010年细分为三个10年的话,近10年的经济增长稳定性是最好的。1981年到1990年,经济增速最高的是1984年的15.2%,最低的是1990年的3.8%,这10年经济最高增速和最低增速之间相差了11.4个百分点;1991年到2000年,经济增速最高的是1992年的14.2%,最低的是1999年的7.6%,最高增速和最低增速之间相差6.6个百分点;而2001年到2010年,经济增速最高的是2007年的14.2%,最低的是2001年的8.3%,最高增速和最低增速之间相差仅5.9个百分点。 第三,通胀率低。1981年到1990年,年均通胀率为7.1%,最高通胀率为1988年的18.8%;1991年到2000年,年均通胀率为7.2%,最高通胀率为1994年的24.1%;2001年至2010年,年均通胀率只有2%,最高通胀率为2008年的5.9%。因此,无论是从年均通胀率还是从最高通胀率来看,在三个10年中,近10年的通胀率都是最低的。 第四,进出口贸易增速快。1981年至1990年,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11.3%;1991年至2000年,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14.9%;2001年至2010年,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21.6%。在三个10年中,近10年的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速是最高的。 影响2010年经济增速回升的重要因素 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经济增速提高了1.1个百分点。从需求角度看,2010年10.3%的经济增速90%以上都是内需拉动的。但与2009年相比,2010年最终消费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速度都是回落的。 虽然海关统计的2010年货物贸易顺差比2009年是下降的,但是由于进口和出口价格变化的显著差异,特别是货物进口价格由2009年的较大幅度下降转为2010年的较大幅度上涨,实际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由2009年的大幅度下降,转为2010年的较大幅度上升,成为拉动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存货变动也由2009年的较大幅度下降转为2010年的上升,成为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上升的另一重要因素。 存货变动在经济平稳运行时往往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在经济剧烈波动的时候,它往往更加敏感。正是由于它的敏感性,往往成为判断经济景气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经济处于下行期时,市场需求、价格往往会下降。这个时候企业往往会减少生产,加快销售库存产品,以减少因持有库存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所谓的去库存化。 当经济处于上升期时,市场需求和价格回升了,企业持有库存不再赔本了,企业的库存有可能会增加。这笔账企业算得很清楚。所以经济的剧烈波动在存货变动上往往反映的特别明显。 2009年的存货变动始终都是负值,2010年存货变动处于不断恢复过程,估计2011年存货变动会趋于正常。 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