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115 0
2012-08-22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经济危机“理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展的事实探讨(4)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为了抹杀生产过剩危机同资本主义崩溃的前提条件发展之间的这种联系,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危机“理论”。现列举如下:

1,周期和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它们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有。

2,危机不是由于社会原因,而是由于自然的原因产生的。

3,危机的原因在于消费不足(西斯蒙第);用提高工资的办法,资本便能扩大市场并防止生产过剩的危机。

4,代替真正周期和危机及其大约每经过8-10年的周期性重复,而想出45-50年的“大周期”;和这相反,根据总危机时期所特有的周期内部的反复停滞(局部危机),杜撰“三年危机”理论。无论哪一种“理论”,其目的都是抹杀真正危机的意义。

5,另外有些人硬说,危机是信贷范畴的现象。而不是生产范畴的现象。商品的生产过剩不应该引起危机,而仅仅应该引起生产缩减。“危机在于信贷的突然混乱”,危机的原因就是借贷资本的不足。因此,用“调整信贷”的办法就能阻止危机的发生。

6,经济危机的原因只是个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理论”;按照这种“理论”。危机便不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中产生的,而是偶然的,并且能够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用“计划经济”的办法加以消灭。

7,垄断组织(卡特尔、托拉斯)的发展能减少无ZF状态,有可能更完善地监督和预测市场的情况,并能使危机的整个进程减缓。

这里着重说明西斯蒙第关于消费不足的理论——这种理论是目前改良主义者的正式理论——与马克思的危机理论有着一个共同的要素,那就是说社会消费能力是有限制的。马克思说道,“一切现实危机的原因,总是在这里:人民大众是贫困的,他们的消费是受着限制的。”可是改良主义者是孤立地来看“消费是受限制的”,并且认为资本家自愿地付给工人巨额工资,以便有可能卖给他们更多的商品。马克思接上引文说“但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冲动,却是这样去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它的限制。”前者是孤立地看问题,所以不足取信;而这里则包括整个理论要素,所以正确。

另外一个例子是桑巴特的危机理论。这个理论的实质是这样的:用于扩大生产机构和建筑业务,用于增产“坚固的无机商品”的原材料——例如煤炭、石块,往往还有木材——都是从地下取得的,因此这些原料的生产可以很快地加强起来。与此不同的是,农业生产的扩大就最广泛的意义说,需要较长的时间。由此便产生了比例失调的现象。他说,“欣欣向荣的运动所以终止,是因为在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即在不变资本和流动资本一方同实际资本和货币资本另一方之间,产生了有害的不相适应的现象。在流动资本方面,特别是在货币资本等方面,都开始感到不足。因此一方面便造成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则形成生产不足”。这个理论——除了一些不正确的因素之外,也还包括由若干可靠的因素——是在马克思的下述原理中早已充分地叙述过了的:“依照事物的性质,植物性与动物性物质的发育和生产,必然要服从于各种与一定自然时间结合着的有机规律。机器及其他固定资本,煤炭、矿石等等,把其他各种自然条件当做前提,在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固然可以在极短的期间内自行增加,但是这种物质却不像那样可以突然依相同的程度增加。所以,由固定资本机器等物构成的那一部分不变资本,比由有机原料构成的那一部分不变资本,可能会,而在资本主义生产发达的地方,还不可避免会在生产及增加上占有显著的优势,以致有机原料的需求的增加,比它的供给的增加更迅速的多。它的价格会因此提高。由上所述,已经很明白:资本主义的生产愈是发达,由机器等物构成的不变资本部分可以突然增加并继续增加的手段愈是多,积累的进行(特别是在繁荣时期)愈是迅速,机器与其他固定资本的相对生产过剩就会愈是大,植物性动物性原料的相对生产过少就会愈是常见,其价格像上面所讲的那样腾贵起来然后相应地发生反动的情形就会愈是显著。从而,激变——在再生产过程主要因素之一的这种激烈价格变动上,有它的基础——也就愈是频繁”。

   劳动者2012年8月22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