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的两条扩展路线与经济学核心的未来(粗浅之见,欢迎批评)
效用概念是经济学的核心,虽然在发展中这个概念逐渐集中于对消费物品的主观偏好程度的比较度量,但是概念本身最初的目的在于刻画人的主观福利,最大化效用就是最大化人的幸福,这也是用以构筑经济学有意义的前提,从而衍生出整个社会的经济目标。但是简化后的内涵无法准确的度量人类福利,以此为基础构筑的整个经济学体系以及由此指导下的社会经济目标就存在重大的问题。
经济学最初的效用概念是建立在人的心理基础之上,而后来的经济学严重的与心理学逐渐脱离以致完全分离,这与最初心理学的发展局限有关,而后来心理学作为重要的社会科学分支已经获得重大的发展,经济学已经发生和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向心理学的回归。作为核心的效用概念,我发现两条重要的扩展路线可能会逐渐发展壮大,并深刻影响整个经济学认识的面目。一是将信念(belief)加入效用函数之中,这一路线已经由Rabin,Battigalli等人作出重要贡献,但还远远不够,这里仅简单提及一点一个概念的意义。传统的所有决策函数都是最大化效用的,当然效用仅以消费度量,而事实上人们普遍存在认知偏差,基本不可能完全理性决策,每个人都生活在自我的信念系统之中,所有的行为用于加强自我的信念,这样没有包含信念的效用函数下,行为可能只是最大化自我安慰,而不是最大化效用。信念的概念还扩展了消费效用到过程效用,是对个人主观福利的度量更加接近真实。
另一条重要的扩展主要在目前的幸福经济学的研究中考虑进来,但还没有模型化加入到效用的分析之中,这就是人际比较,效用不仅取决于个体消费的商品,还与别人的消费相关,这在炫耀性商品中表现极为明显,而近现代经济社会的一个典型发展特征就是炫耀性商品消费日益成为主流,而基本的必须物品以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要。这个概念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容易理解,一件衣服的基本作用一样的情况下,如果是不同的品牌按照传统的效用概念应该是一样的,而当作为炫耀性商品的时候高档的品牌给予人更好的效用,这种效用不是来自商品本身,而是来自持有商品中体出现的高于别人的地位优势所得来的。这样,如果财富地位的差别只要存在,物质的增长并不能增进人的福利,这也是经济重心未来需要从增长转向分配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两条线路的扩展可能会对人们对整个经济目标的认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重塑经济学的核心,而工作都只是刚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