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作为新兴经济强国正投入巨资,为世界培养未来人才,而我们却在为惩罚教师和溺爱孩子这样的话题而争吵不休。
• 半数美国儿童没有接受过幼儿早期教育,而且,美国没有增加相关入学率的国家战略计划。本周,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和美国下一代中心(Center for the Next Generation)发布了一份报告,名为《关乎成败的竞赛:美中印对下一代劳动力投入之比较》(The Race That Really Matters: Comparing U.S., Chinese and Indian Investments in the Next Generation Workforce)。报告的结果令人震惊。
• 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儿童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比如肥胖症或哮喘,这些疾病威胁到他们的学习能力。
• 2010年,超过22%的美国儿童生活在贫困中,该数据在2007年为17%。
• 过半美国大学生未获得学位就已经辍学。
现在,让我们把这些结果和中国的数据比较一下。报告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有2亿大学毕业生——比美国的总劳动力人口还要多。”报告还指出,中国计划到2020年:
• 使学前儿童的录取人数增加50%,达到4000万。
• 给70%中国儿童提供三年制学前教育。
• 让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的毕业率达到95%(相当于1.65亿毕业生,比美国总劳动人口还多。)
• 确保没有学生因经济原因辍学。
• 高等教育入学率翻一番。
报告还指出,“到2017年,印度将有2千万高中毕业生——是美国的五倍。”
就像我曾提到过的,盖洛普(Gallup)的主席吉姆·克里夫顿(Jim Clifton)去年在名为《即将到来的工作大战》(The Coming Jobs War)的书中指出,在全球50亿1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30亿称他们工作过,或想要工作,然而这其中只有12亿在从事正式的全职工作。
这个结果应该让每个美国人都十分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已经没有任何时间——或学生——可供浪费的了。美国的每个儿童都必须受到足够的教育来独挡一面。这个国家未来的经济稳定全靠他们的表现。
似乎是为了强调这一点,美国进步中心指出,“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及数学专业毕业生累计达到114万;在美国,这一数字是49.6万”。
但我们并未大幅增加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以使他们在未来能和更多受过教育的外国求职者竞争,而是似乎在往反方向行进。白宫上周六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
“自2009年6月经济衰退结束以来,我们在各地已经丧失了30万个教育工作岗位,这与近些年的每次经济复苏都形成了鲜明对比,不管这些复苏发生在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执政时期。”
不仅是我们的教育系统急需投资,我们的很多孩子实际上都在忍饥挨饿,以至无法学习。
本周,非盈利组织“共享我们的力量”(Share Our Strength)发布的一份针对幼儿园阶段到八年级的教师的报告发现,十个教师中有六个都说,“学生们经常饿着肚子来学校,因为他们在家里吃不饱。”而且,“大部分将饥饿视为问题的教师相信,这样的问题正在增加。”
报告引用美国中西部一位教师的话说,“最悲哀的就是,我们在下雪天里提前放学,一些孩子们嚎啕大哭,因为他们就没有午餐吃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众议院议员保罗·瑞安(Paul Ryan)建议大幅削减食物补助计划。正如预算与政策优先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所指出的,瑞安的计划“包括在未来十年内(2013-2022)将‘营养补充援助计划’(SNAP,原名食品券计划)削减17%以上——约合1335亿美元,这意味着数百万的低收入家庭将不再享有该计划的援助,还有数百万家庭享有的福利将会被削减,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众议员托德·阿金(Todd Akin),就是臭名昭著的“正当**”论的提出者,在本月早些时候甚至称,联邦ZF应该停止为“国家学校午餐计划”(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提供资金支持。这个人简直就是人类的耻辱。
我们力图保持国家预算平衡,减少赤字,为此我们需要做出选择。可是,削减对孩子的投入实在是目光短浅。
而且,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拿收入低下、过度工作,总受到责备的教师们开刀,分散了人们对问题症结的注意力:在未来雇员的培养上,我们正被别人超越。
我们在削减投入,而我们下一代的未来竞争者们却在一步步地走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