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577 94
2009-12-23
美国的中小学阶段,都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当然也有私立中小学,质量也不错,不过一年可能要好几万学费,除非特别有钱的,一般人不会考虑。
    公立学校按学区招生,所以美国人为了小孩的教育,也买学区房。中国的一些大城市,这里是一个高档小区,背后可能就是城中村,大家都是读一个学校。美国的小区好坏之分则更明显,你买得起这里的房子,才可能住在这个小区里。那租房子呢?好的小区基本上都在郊区,都是有钱人,不会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往往倒是市区,人多混杂的地方,才会有人把自己房子租出去。反差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旧金山所在的湾区,湾区西边硅谷一带相对而言都是好的区,房价贵。而湾区的东边,黑人多,乱了不少,即便房价便宜了不少,也很少有人愿意搬过去。
    美国虽然没有中国这样人为设立的重点高中,但是只要知道学校是在哪个区的,那个高中好那个高中不好大家都是明白的。
    前面有同学问,我的小孩要是没有户口能不能就近读书?美国没有户口这个概念,美国人看你是不是本地人就看你有没有在本地区纳税。而中小学阶段更是类似中国的义务教育,只要学校没有招满,都可以就读书。一些中国的访问学者,在这里呆一年,我看就有不少把孩子从国内接过来,没在美国交一分钱的税,隔壁的美国小学照样接收你入学。
    那么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大家为了上好的学校,都往好的小区挤,结果好的区房价被炒高?这个现象肯定是有。否则湾区两边的房价也不会差那么多。但是有两点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就是美国的教育资源比较均衡,中国的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小学,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相差甚远。所以很多农村里稍微有钱的就想搬到县城,让孩子读个好学校。但是美国的中小学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建立的,无论是在设施还是在师资配备上基本没差。即便有差距,但是绝对不会中国那么大。第二,美国人更注重个性化教育。我们中国人说这个小学好,这个中学好,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它究竟是好在哪里?答案无非是英语教育很强,奥数很强,有钢琴特色班,升学率高之类。但是如果再仔细想想,我们会什么要学英语、奥数和钢琴?因为别人的孩子也在这样学,我的孩子也要这样学。但是对一般美国人而言,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发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的个性。成绩只有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能够考上一定档次的学校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很多人认为,美国人傻,数理化都不会做。其实不是所有美国人都是这样的。这种误解应该来自早期留美的中国学生,因为早期留学生进好学校毕竟是少数,因此接触到的美国人也不是全面的。现在我们是视野慢慢宽广了,就会发现,聪明的白人大把大把的在。你去美国一些好的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数理化专业都是白人为主,微软、Google的技术人员也是白人为主。为什么这样,这些都是教育个性化的结果,你喜欢这个,那你就专研进去,美国排名前20-30所大学足以吸纳美国本土最好的学生。所以才会出现其它大部分美国学校的工程学院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印度人。
    而对于不喜欢数理化的美国人而言,你就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三角函数、微积分?会加减乘除就可以了。美国GRE考试,相当于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针对所有专业的,有个数学部分,难度只有中国初中的水平。如果你是数学专业的,那么还有一个专业考试,就难了。
    这个是中国和美国教育理念最大的不同。当然,中国实在是人多,好的大学少,这是国情。所以考试一定要维持在一定的难度,否则没有区分度。
    美国的中小学不要学费。但是其它杂费还是有一些,一年大概几百块钱。上下学都有校车接送,那种黄色的大巴,美国电影里也很常见。而且小学生读书基本上没什么压力。我以前隔壁的小孩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早上10点校车接走,下午3点就送回来了。每天就看她在玩。
    美国学生高中毕业考大学,都是学生自己申请的。每个人都会申请好几所学校,同时会被好几所学校录取。不存在我们的前后志愿、批次问题。最后自己选择一个。
    申请的时候主要提交这么几个材料。一个是高中的成绩单、排名,第二个是SAT考试,相当于我们的高考。SAT在美国一年考7次,学生到了高二、高三都可以去考,只要在申请之前拿到分数就可以了。考砸了还可以把成绩取消掉重考。这两个是最主要的。美国的大学招生主要也是看分数,看排名的。某个大学如果要说我们录取新生的素质高,就拿出SAT成绩来比,或者说我们百分之多少的学生的高中成绩是排在前10%的。此外还有推荐信,你得过什么奖之类全都一起附上,这些就有一些水分了。
    美国的大学,前面已经提到过一些。最好的就是排名前20的私立学校,哈佛、麻省理工等等,相当于我们的北大清华。美国3亿人口(前面有的地方我写4亿,纠正一下),是我们的1/4,所以在比例上相当北大清华在中国扩招40倍。这个足以把全国最优秀的学生给招走了。这20所大学也是抢学生也是非常厉害的,给奖学金,而且有提前招生,北大清华自主招生估计就是跟他们学的。这些私立大学4年本科学费加生活费大概要20万美元。奖学金是有,但是不是人人都能拿到。私立学校go-vern-ment不给钱,主要靠捐款和学费。我一个哥们被耶鲁录取过,但是没有一分奖学金,没办法,只好忍痛割爱。
    之后是州立大学,州立大学对本周居民便宜,一般在3000-8000美金一年,相当于我们国内大学的学费一个水平。如果是外州和外国人,学费要涨个1-2万。每个州一般都有1-2所好的州立大学,都在一个档次,所以没事也不会跑到其它州去读公立大学。
    再往下,就是社区大学,相当于我们的大专,学费更便宜,一个学分几十块钱。有些人为了省钱,先去社区大学,读个两年,然后在转到其它大学。好在绝大部分的美国学校都是允许转学分的。
    很多中国人觉得美国人独立,读书不花家里的钱。这个也不全都是这样的,完全看你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些人家里有钱,父母就会给,甚至啃老的也不少。这几年,美国人都在反思年轻人的生存能力是不是下降了,因为学历越来越高,好的工作不好找,差的工作又不想干,没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的。
    其次是奖学金部分。但是在本科阶段,奖学金覆盖面是很少的一部分。中国人出来的大部分读读博士,那么才会有免学费加上一个月1000-2000的生活费,相当于给学校给老师打工。这是两个概念。
    所以即便是一个中上阶层的普通美国人,但是又不是那种学校抢着给你奖学金的顶尖的天才,如果要挤进前20名的私立大学的精英圈子,无论在竞争上、还是在经济上,压力其实都挺大的。
    除了奖学金,就是贷款。go-vern-ment有各种低息和免息贷款。美国贷款读书也是很大一部分。
    最后还有打工。但是打工的收入是微薄的。如果在学校打工,基本上是管管图书馆之类,一个小时10块钱算多了。如果去外面,一般都去肯德基之类的,跟中国比较类似。如果肯吃苦的话,生活费是可以赚回来的。但是如果是私立大学,靠打工赚学费就别想了。
  流通的成本
    美国跟中国一样,都是大国,有很多州/省组成。美国的各个州也有各自的利益,有时候甚至会有冲突,南北战争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即便到了今天,很多州不同的立场也还是很明显,比如某个州是民主party或者共和party的铁杆支持者,多少年下来都是雷打不动。更何况美国还是个移民国家,各个种族也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诉求。
    照理说不同的利益集团都会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美国却没有严重的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包括资金、物质和人才在内的各种资源能够充分自由流动。我想这应该从制度和社会两方面去分析
    前面提到过,美国有着完善的基础交通设施,而且运营成本相对低廉。几乎每个人都有车,每年到DMV(相当我们的车管所)去登记一下,几十块钱;每两年做一次尾气排放测试,也是几十块钱。此外没有go-vern-ment方面其它的费用。考驾照,也是几十块钱,无需任何强制的培训,只要觉得自己会开了就可以去考。另外就是保险,就看你自己了,一年500-1000的车险都是在正常的范围内。
    油价也相对便宜,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大概600公里的路程,略长于哈尔滨到沈阳(550公里),略短于长沙到广州(700公里)。按照现在的美国油价,开600公里左右的油费大约在50美元,折算**民币350元。而且美国高速公里几乎没有收费站。
    飞机票也相对便宜,从东北角的纽约到西南角的洛杉矶,横跨整个美国,往返机票加上税费大约在300美元,折算**民币2000元。
    所以即便是一个月1000-2000美元的低收入人群,出门旅游都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
    那么维持这些基础设施的的钱从哪里来?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收了你那么多的税,很大一部分用在基础设施里。虽然一辆车一年go-vern-ment只收几十块,但是1亿辆车就有几十亿。而且美国的DMV(车管所)也不是什么牛逼的单位,员工平均收入也在3-5万的普通人群范围内。我所在地区的每个DMV门口挂了一快牌子,显示着DMV收费的去处,其中行政支出大概占了10%,大部分还是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中。
    航空公司也是如此,就算油费是全世界一个价,但是用的是美国的人员。所以要维持低价的飞机票价格,只有在成本上节省了。空姐大部分都是中老年妇女。除了简单喝的饮料不给其它吃的,要吃的话自己买,美国飞机上的空姐经常推着小推车问你这个要吗那个要吗,很像中国火车上的列车服务员。我碰到过几次连耳塞的不给的,要看电影自己出钱买耳塞。
    低价的费用背后就是竞争,美国有10多家主要的航空公司。go-vern-ment的角色就是不让你垄断或者产生垄断联盟。竞争一上来,价格就低了。而同时,价格低能够让更多的人来坐飞机,资源才能流动起来,社会效益就产生了。美国go-vern-ment在管治一个行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考虑两个因素:第一,行业整体是不是发展了?第二,消费者是不是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航空是这样,电信也是这样。
    除了交通成本,其它也是如此,美国银行都是全国联通,不存在异地取款手续费。手机也是全国联通,没有漫游费和长途费。这就极大地节约了资源流动的成本。
    除了这些,再一个就是人口准入制度。美国的人口基本上可以自由流动,没有我们户籍制度以及由此衍生的就业、就学、医疗等问题。但是在美国,公平也不是绝对的。就拿教育而言,一般而言好的州的州立大学就好,相对穷的州州立大学就不好。对于穷州的学生而言,你就不能跑到好的州去上州立大学,因为州立大学对外州学生的学费要高出一大截。
    中国现在也不是完全的人口管制,除了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绝大部分城市入户还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人为制度壁垒的存在,所以或多或少地会被夸大很多倍。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你一个外地人,去北京发展,工作生活几年觉得不是很如意。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因素,有个人的原因,有制度的原因,但是到最后,我们往往会夸大这个制度的原因,觉得我要是北京本地人的话,肯定要混得更好。
    但是就算你在美国,你可以自由地去纽约找工作,不过想要在纽约生存下来,肯定不比外地人在北京生存下来容易,但是美国没有人为设置的壁垒,因此美国人虽然也骂go-vern-ment,尤其像现在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但是骂骂也就过了,不会到狠的地步。因为大家相对都是公平的,你的参照物都大体都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你思考的时候也就会变得理性。
    这一点中国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流动不如美国人那么多,有其自身的原因。第一,中国的市场还没有完全的自由化。因此你能够所用的资源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市场,很大一部分来自你的裙带利益群体。很多小地方,如果要找一个好的工作,进go-vern-ment部门,或者大型国企,或者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可用的身边的裙带群体。这样每个地方或者每个行业系统就形成一个独立的壁垒。你能利用的就是身边的一个圈子,如果换一个城市,你就什么也没有了。因此对大部分人而言,想方设法想进入到这个堡垒当中。进不去,就骂这个社会不公平;进去了,极力维持自身利益。这其实都已经是恶性循环了。因为你一旦出了这个堡垒,也就没有归宿。所以中国人不愿意流动,因为流动的社会成本实在实在太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23 06:51:41
美国大学是宽进严出,一个不小心就毕不了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3 07:04:07
普通大学毕业,也没有想象当中的难。

不旷课,按时交作业,不错过考试和测验,按部就班,基本上都可以过关。当然,你天天上课发呆,交的作业文不对题,考试测验不合格,毕不了业,那就没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3 07:45:11
我在美国排名前50读的本科,只要你按时做作业,准备考试,完成老师的要求,你可以每门拿A,更别提毕业了,只要是在中国上过高中,智商正常,拿个毕业证轻松得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3 12:24:10
联邦政府也要给私立大学前的,只不过政府经费占大学经费比例少些,大概10+~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4 01:36:46
都是牛逼的人啊             还没出过国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