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2-9-25 23:49:24
wzwswswz 发表于 2012-9-25 08:16
你的研究如果不涉及对马克思的评价,你完全可以不顾马克思的思维逻辑。但是你既然要对马克思进行评价,那 ...
我评价的马克思逻辑在于将劳动力高掉了,你偏要说他没搞掉,用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代表”了劳动力,那我怎么跟你谈?

前辈们一直在用“代表”为马克思辩护,结果呢?比如有人说反比不对,反方说马克思某处用XX“代表”正比了,他仍然对。

本来加入劳动力,劳动强度和倍加关系这些补丁都不要了,简单明了,可是你会要强调“代表”。也许阁下已经看出加入劳动力后马克思的反比律不成立,其理论更接近实际了,但是也意味着其理论在崩溃,所以拿出“代表”来质疑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6 08:37:30
曹国奇 发表于 2012-9-25 23:49
我评价的马克思逻辑在于将劳动力高掉了,你偏要说他没搞掉,用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代表”了劳动力,那我 ...
马克思在讲“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时,尚未涉及到一个人的劳动量与别一个人的劳动量相比较的问题,也未涉及到一种劳动的量与别一种劳动的量相比较的问题,也就是说,尚未涉及到劳动力的比较问题。但接下来,他马上就由“懒”和“勤”进入到了劳动力的比较。
“体现在商品世界全部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在这里是当作一个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它是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的。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从而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正是对“社会平均劳动力”的进一步规定。
从马克思的这段文字中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所提供的劳动力如果大于社会平均劳动力,那么在同样时间内,他所提供的劳动量也就会超过社会平均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动量,从而能够形成更多的价值,反之,则只能提供较少的劳动量,只能形成较少的价值。
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异,在马克思看来,它们总是首先表现为劳动的具体形式的差异,并且,这样一种具体形式的差异,又总是以“人类劳动力本身”“已有一定的发展”为前提的。因此,对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所提供劳动量的差异的分析便被安排在了劳动二重性中进行,并由此进一步规定:“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它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机体平均具有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以上就是马克思关于劳动量分析的逻辑展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并没有把劳动力搞掉,而只是将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力系数确定为了“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6 13:46:54
wzwswswz 发表于 2012-9-26 08:37
马克思在讲“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时,尚未涉及到一个人的劳动量与别一个人的劳动量相 ...
wzwswswz兄:

我认同你所指出,“马克思将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力系数确定为了‘1’”的观点。这个观点是深刻的,也是正确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中说:“在化学上,我们也不知道各个元素的绝对原子量。但是,因为我们知道它们的相互的比例,所以我们可以相对地知道它们的原子量。商品生产和研究它的经济学根据各个商品的相对劳动量来比较各个商品,因而为它所不知道的、包含于各个商品中的劳动量获得一个相对表现,同样,化学根据各个元素的原子量来比较各个元素,把一个元素的原子量表现为另一个元素(硫、氧、氢)的原子量的倍数或分数,因而给它所不知道的原子量的大小造成一个相对表现。商品生产把黄金提升为绝对商品,提升为其他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提升为一切价值的尺度,同样,化学把氢的原子量当作一,(xiaxt注:即“马克思将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力系数确定为了‘1’”。)并把其他一切元素的原子量简化为氢,使之表现为氢原子量的倍数,因而把氢提升为化学上的货币商品。”详见:《马恩全集》第20卷第331-333页。

关键问题在于:在实证技术分析上怎样将这一“劳动力”确证为“标准的劳动力”或“一般的劳动力”?

复杂劳动是怎样通过市场过程化为简单劳动的?

恩格斯仅给出了一个“通约的外部条件”,即“把一个元素的原子量表现为另一个元素(硫、氧、氢)的原子量的倍数或分数,因而给它所不知道的原子量的大小造成一个相对表现。”而问题核心在于,“通约的内在规定”——即关于“原子量的大小”的实证分析过程以及技术参数标准等,均未给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7 00:21:03
wzwswswz 发表于 2012-9-26 08:37
马克思在讲“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时,尚未涉及到一个人的劳动量与别一个人的劳动量相 ...
在本帖中我已经指出好几次了,可能对阁下指出吧。如果接受劳动量是既与劳动力成正比,也与劳动时间成正比,即是q=ft这种模式,则q的平均值是不可以通过f和t的平均值来获得的,这是数学的基本规范。我知道马克思讲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就是指“社会平均劳动力”,这也没错,但是数学规定“社会平均劳动力”不能直接代入q=ft中去以求算q的平均值。

至于懒人和勤快,是纯彻没有的问题,仅仅在“劳动量由劳动时间测量”下才有的问题。为什么?因为同样劳动时间里懒人生产的商品也少些,而市场的商品是同一价格出卖(这是马克思认定的规则),这样懒人不会因为“劳动量由劳动时间测量”而占任何便宜。

至于的你的系数,我看不懂,不做评价。只是提醒一点,如果不同的劳动间不同质,则系数肯定行不通。xiaxt 用原子量比喻系数,但是他不知道原子量是由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决定的。质子和和中子在所有原子中是同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 09:04:09
【马克思的错误始于“劳动量由劳动时间测量”】

赞同。

马克思无法获得异种劳动之间的换算系数,就放弃考虑劳动差异对劳动量的影响,也反映了马克思的治学态度极不严谨。

就好像中学生忘记了各种物质的比重之后,就把所有物质的比重都看做“1”,仅根据物体的体积来计算物体的重量。

实际上,在马克思之前,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就明确说过异种劳动的换算系数是在市场上确定的,马克思无法否认,于是含糊地说是“在一个社会过程”中确定的。另一方面,如果这个系数的确是在市场上根据各种劳动或商品的供求情况确定的,那么马克思就无法得到“纯粹的”、与市场供求情况无关的劳动价值论,他的整个经济学大厦就无法建立,于是他就忽略了异种劳动的换算系数。

这就已经不是“科学态度不严谨”的问题了,而是彻底违背了科学的宗旨。各位马克思捍卫者们应该清醒过来了!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经验证明,这种简化是经常进行的。一个商品可能是最复杂的劳动的产品,但是它的价值使它与简单劳动的产品相等,因而本身只表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因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由习惯决定的。为了简便起见,我们以后把各种劳动力直接当作简单劳动力,这样就省去了简化的麻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 00:35:21
hj58 发表于 2012-10-2 09:04
【马克思的错误始于“劳动量由劳动时间测量”】

赞同。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经验证明,这种简化是经常进行的。一个商品可能是最复杂的劳动的产品,但是它的价值使它与简单劳动的产品相等,因而本身只表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因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由习惯决定的。为了简便起见,我们以后把各种劳动力直接当作简单劳动力,这样就省去了简化的麻烦。

=======================


马克思这段话表明什么呢?表明其价值上的倍加关系是由价格现象归纳出来的,且不是完全归纳,仅仅是“经常发生”。并不是所谓的逻辑严密的科学论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4 12:45:23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