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http://www.wikivest.com.cn/news/2012-9-6-16-49-18-812
2012
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
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周在访华期间就表示,围绕太阳能电池板的贸易纠纷,最好通过谈判来处理,而不是对从中国进口的低价商品开征反倾销税。言犹在耳,欧盟却一意孤行,开始了反倾销调查。
在今年
7月24日,德国企业Solar World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日前共有25家欧盟企业上诉要求对中国太阳能产品进行调查。在此前的3月,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国光伏反补贴的初裁结果,税率为2.9%至4.73%;5月又宣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税初裁结果,税率达31.14%至249.96%,终裁结果将在10月初宣布。
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可以通过第三方绕过反倾销关税,而欧洲反倾销针对的是整个供应链,因而无法规避关税。
在欧美相继陷入债务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欧美试图重振制造业以推动出口增长,缓解经常项目赤字的压力与财政困境,并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高筑贸易壁垒。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比较优势是人与人之间达成合作的基础所在。不同的个人、企业和国家有着不同的比较优势。关键在于要重视他们最擅长、做起来效率最高的领域。生产分工的专门化培养出更多的高效率生产者,而且会使每种商品的生产能力最大化,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
贸易保护也许能给某个小特殊利益团体带来好处,但这种做法却更多地要牺牲公众的利益。以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反倾销为例,这样做也许对
SolarWorld等欧洲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有利。但减少了市场竞争,会推动欧盟的太阳能技术价格的上涨,对于清洁能源的利用也会下降。特别是对于已决定在10年内关停所有核电站的德国,更为不利。
另一方面,欧盟满足了中国光伏产业
80%的市场,中国光伏企业目前陷入产能过剩以及负债过多的困境。有报道称,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如果欧盟最终通过了反倾销的法案,对于中国光伏产业将是一个重大打击。
因而,限制中国光伏电池产品,虽然首先打击的是中国光伏企业,但从长期来看,会损害欧洲太阳能需求者的利益,也将对全球光伏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形成打击。
本站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