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共评了十份青年基金,主要的评审原则是:公平公正,不局限于通过率,完全按照申请书的质量,不过于强调申请人前期的研究基础;通信评议是国基公平性的主要体现,对于质量不过关的申请书绝不手软,防止这类申请通过其他方式上会,保证对其他申请书的公平。主要结果如下:
建议资助3项
1A
2B
7C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通过率对青年项目来说有点低,实际上主要原因是,今年送过来的申请书的质量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本想再降低点通过率的,但是考虑到申请人都努力一年不容易,还是按照基金委给的最低的比例30%来办了。给C的项目基本每个都有重大的缺陷,每个都给了5-7个建议,还算认真完成任务吧。总结来说,建议资助的申请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研究的问题有创新
2)国内外现状结合拟研究的问题,分析比较到位
3)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提炼恰当
4)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比较详细具体
但是研究内容有的也偏多,给出建议进行调整,有的有不少研究生参加,但经费预算没有列入劳务费,也建议补入。毕竟这些都是小问题,实在不应该在这些上面吹毛求疵,呵呵。
申请书未建议资助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基础创新不多,大多数都是将什么什么方法应用到一个工业领域,没有突出项目的新问题、新方法
2)研究内容太多,好几份研究内容就要6-7个,而且很分散,彼此之间没有关联或者关联性不大
3)关键问题把握不到位,好多都选择一些人所尽知的open problems.
4)不少写作不规范,如引用他人论述不标注,在课题组基础中列入非课题组成员的大量工作等学术不规范的行为
5)对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不重视,好几份都十行不到,极不认真
真心的,对于前期研究基础和申请人的出身没有过多关注。
对了,还有一个问题,虽然没有对这个提出问题,但是值得注意:今年基金委增加了英文摘要部分,但是没有人重视,都胡乱一写。要知道,申请人大多都是博士,没想到会写的这么差!
总之,提高申请书质量,提炼问题,别整虚的,才是申请成功的不二法宝啊。
刚才查了一下最后批准资助的项目,自己当初评审为1A2B的三个项目都获得了资助,其余项目全部没有获得资助,说明当初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