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69 0
2012-09-14

很遗憾!09年在网上反驳我的劳动价值观点的文章直到现在我才看到。

1、构成价值的三大要素

看来,现代经济学仍然不能理解构成价值理论的三大要素自然价值、劳动价值、货币价值的互动关系。自然价值是需求的源,是自然物的属性对人类生存和生活提供的条件。没有自然价值的事物不能进入价值的范畴。劳动价值是对占有理由的肯定。没有实质的量化标准。是对人的行为与自然价值之间进行勾通的渠道。货币价值是计量的手段。用时间去量化劳动,又用效果去检测劳动,规范交换的秩序。如果把自然价值比作面粉,劳动价值就是制作馒头付出的精力。货币价值便是添加在馒头中的发酵剂。馒头的好坏与大小取决于厨师的技术,取决于添加发酵剂的量是否适当。馒头就象社会形态,货币流通量的稳定介入奠定了社会形态稳定发展的条件。

2、价值首先是计量物、其次才计量劳动

文章说:

劳动价值=劳动时间×劳动效率×需求量/供给量

劳动价值=劳动时间×劳动效率

显然认为价值计量的是创造的实体或者虚拟的物,认为价值是计量物的(首先他就得解释统计中出现的列昂节夫驳论),不是计价商品货币化的劳动力的。”这里应当说明的是,我的这个公式指的是劳动价值而不是价值。这两个概念是不可混淆的。价值是由自然价值、劳动价值和货币价值相互作用形成的概念总成,而劳动价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认为价值是计价商品货币化的劳动力,只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相情愿,当商品进入交换时,受供需矛盾的钳制,便背离了这种承诺,把自然价值强拉到计价的行列,冒充劳动而混淆视听。价值源于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直接需求。由此可知,价值必然是计量物的。没有需求的物就没有价值。然而,由于占有矛盾的发生,不得不用劳动价值去规范占有,因此对价值的计量标的主要指的是由劳动控制的部分。没有被劳动控制的部分是不列入计量范围的。但是,交换过程中由于商品结构与需求结构的背离产生了供需矛盾,人们利用货币价值去调节供需矛盾陷入了货币主义的泥沼中不能自拨。这是有史以来就时隐时现的经济问题。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对货币价值的管理,可是自始至此人类对经济学的研究没有把主要精力投放到这里,却总是利用货币的某些特性追逐着个人的或集团的利益。货币价值在价值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是量化价值的手段,这是其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确立了货币的特殊地位。

3、价值与财富增加的关系

文章认为价值与财富增加无关,其依据是作为价值总量的GDP。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有些偏颇。馒头的大小可能与使用面粉的多少没有确切的关系,但是不能完全没有关系。因为面粉受发酵剂量多少影响着馒头的大小,所以不能因此而否定馒头与面粉的关系。GDP好比馒头,是由财富与货币流通量的关系而显现的状态。经济学应当弄清楚货币流通量与财富的关系对GDP的影响,而不是纵容货币对财富的戏虐、制造GDP的虚荣胖子。把经济管理视同“玩钱的游戏控制的是人的行为(劳动)而不是死的物,正如美女嫁富翁的倾向一样。”这是庸俗经济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犯罪,它把人类的贫富差别或两极分化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经济为什么会产生泡沫?社会分配为什么会发生不公?这不得不拜托货币的恩宠。货币是管理经济的ZF发行的,资本家只是按照ZF制定的规则进行经济活动,如果资本家没有违背规则是不应当为剥削的后果承担责任的。就是说,经济领域发生剥削现象,根源不在资本家的行为或道德,而在ZF的管理措施不适当。所谓经济,就是自然价值、劳动价值和货币价值三者进行交融形成物质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价值由于劳动的介入转化为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由于所有者的放弃重新回归到自然价值。物质价值被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又可以分为两类:直接用于消费的和仍需进入生产过程有待深加工的;生产资料也可以再分为两类:直接投放生产过程作为劳动工具的、和作为制造劳动工具的半成品仍需继续加工的。由此可以看出,劳动工具和最终消费品及仍需加工的中间产品,可以把物质价值分为三大类。

物质价值经过交换过程为什么会发生价值与财富不同步的现象呢?这就需要拷问货币的诚信度。当物质价值在交换中发生供需矛盾时,货币作为中介的价值表现,它不去维护劳动价值的真实性,而去迎合需求的虚荣心,借助价格的作用把劳动者推到灾难的火坑。能够发挥这种推波助澜作用的人,恰恰就是经济管理者。

在纸币发行之前,货币的流通量是由货币的自然增长量决定的,经济结构的平衡度也是由产品的自然增长量决定,作为管理者的统治阶级对产品的占有手段或占有方式及其对产品的消费结构是影响社会分配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是影响社会分配的次要因素。

在纸币发行之后,货币流通量跃升到影响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的主要因素。生产技术围绕着货币流通转,管理者的意志成为货币流通的支柱。把这种现象视为玩钱的游戏不无道理,但经济学研究不去揭露这种游戏的本质,而去迎合这种游戏的需要,实乃助纣为虐。

劳动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结合形成了物质价值。就是说,劳动是利用自然物的有用成分制造了可供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物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是价值形成的主动方面,自然物是价值形成的被动方面。劳动把人的思维和体能运用到占有自然物乃至改造自然物时,把自然价值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用于人消费的物资,另一类是用于协助人劳动的物资。这两类物资的价值形态具有不同性质的对立态势,然而在经济学研究中至今没有揭露这种对立态势与经济管理的关系,乃至造成了经济管理的混乱和困惑。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GDP统计没有理顺价值规律的功能,更没有监督管理的职能。

4、统计是奠定国家管理的基础

国家统计不能只是管理的差使或奴才,它应当是管理的依据和主人。管理应当为统计负责,受统计监督。因此,统计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以及统计分科的合理性,都是奠定国家管理的基础。为人民服务,就是把人民的基本活动情况用统计的方式全面地、完整地记录下来,通过管理使之保持合理的平衡度,即可在经济范围内消灭剥削的基因。

直接用于消费的物资,其价值形态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是人类生产的最终目的。协助人类劳动的物资是价值形成或转换的中间过程。这样就产生了物资的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概念。马克思在运用这两个概念时,我认为有不恰当的地方。人类劳动所得的产品不是都具有使用价值,而应当区分为协助人劳动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仅供人消费的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把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概念用这样的方法区别开来,有利于制定经济管理的办法。实用价值对应的是人的消费结构。上期的消费结构及其变量指数是确定本期产品结构的依据和指导方针。使用价值对应的是产业结构,当期的使用价值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极限力度,也就是投资的极限能力。因此,对产业结构基本状况的了解是统计工作不可懈怠的责任。适时把握和及时把握生产过程的变化是管理工作制定计划、采取措施必备的了如指掌的能力或才干。

玩钱的游戏是资产阶级的发现或发明,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针对资产阶级的这些发明而创立的。可是《资本论》在价值理论方面存在着不足或缺陷,被凯恩斯的雕虫小技把市场经济鼓吹得活灵活现。计划经济被斯大林拉下了市场的轨道,步入了死角。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历的悲剧。拯救马克思主义,拯救社会主义,就要从理顺价值规律做起。企图用玩钱的把戏充当马克思主义,那就是骗子。

5、资本是过去人劳动积累的形态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这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没有错。不过,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要弄清楚利润出自何处。马克思认为利润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我却认为不其然。因为工人必须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生产条件又是自己所不能具备的,显然工人自身是没有创造利润之能力的。所有的生产条件都是过去人留给现在人的,就是说,过去人的劳动奠定了社会的物质基础,所谓的资本就是过去人劳动积累的形态,包括物化的、非物化的即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机器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至于文章说到的与GDP的关系,我认为作者并不理解价值构成的全部,仅仅以价值表现的货币表象去解释价值分布的现象,从而推断价值量即财富与实物或生产积累的机器无关,这是很偏颇的。市场经济中10%不到的富人占有着90%以上的社会财富,听起来让人很是愤愤不平,但仔细地捉摸一下,并没有什么让人费解的道理。人们通常理解的社会财富包含着维持人类生活的消费品和维持生产及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品,还有维护生产过程运行的无形产品。如果没有货币价值的不稳定介入对交换过程的干扰,价值与生产必然是一个稳定的结合关系,而不是如同战场的是非之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能力差别,把创造财富的管理职能委托给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别无选择的。不过对于消费财富的权利应当有符合价值转换规律的明确规定。就是说,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即可支配收入应当等于消费品的总价值。社会管理应当在这个总的前提下监督社会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