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原创性贡献之一是关于国有银行。在危机期间,许多发展中经济体求助于国有银行来克服信贷紧缩。在智利、突尼斯等国,ZF给国有银行大量注资以支持现有贷款或给出口厂商或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贷款。韩国提高了国有银行的信贷上限,印度和突尼斯对国有银行规定了信用额度,巴西和中国最大的国有银行在危机期间显著扩大了信贷规模。
报告发现,此类干预措施帮助遏制了危机蔓延,但可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贷款效率低下,有时是出于政治动机,反过来导致了扭曲,而随着对国有银行大量注资或者对其规定新的信用额度以鼓励对出厂商商和中小企业贷款从而使扭曲进一步放大。在有些情况下,国有银行在经济复苏期间仍在继续提供信贷,引起了对其可能挤走民营银行的担忧。
对过去危机的新老研究都揭示,银行国有制与金融发展水平低、金融不稳定程度高及经济增长速度慢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报告建议各国认真考虑国有银行带来的风险,关注其治理方式,这一点在制度环境薄弱的情况下尤其具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