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58 2
2007-03-27

作为中国高科技公司的代表,抛弃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和开发,堂而皇之地挂起了“贸工技”的旗帜,令中国人蒙羞。可惜当年倪光南打开沉默撰文呼吁核心技术的壮举,被商业浮躁的声浪盖过。至今,可以品味出院士的拳拳爱国之情和真知灼见!

对于联想的战略转型:在1996年的一次会上,柳传志第一次明确把提倡了十年的“技工贸”战略改了一个顺序,变成了“贸工技”。


现在的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看起来也不怎么前景灿烂??杨元庆也力不从心!


希望各位关心民族产业的朋友,谈谈您的看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7 9:30:3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27 09:53:00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说什么模式好,什么路径差,在96年柳传志提“贸工技”还是有他一定道理的,毕竟当时在中国大陆PC的市场容量只有那么大,所以做外贸应该是企业获取利润和为此运营的途径,否则光靠国内的老百姓是很难养活的,当然现在来看的话,应该采取措施刺激“内需”、扩大国内市场了。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前景是灿烂还是……?这个应该跟“贸工技”的发展模式无关,毕竟联想收购IBM PC也有考虑利用其THINK PAD的品牌效应等,不过,杨元庆倒是需要加紧学习如何管理TNC这是真的。

我们都祝福联想吧,毕竟她是我们民族品牌的骄傲,毕竟杨元庆作了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7 9:55:2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7 16:02:00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民族大企业,无论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都应更注重自身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只有真正储备了丰富的专业人员;积累了正确的管理方法;认清并抓住了市场机遇,才能踏着坚实自信的步伐前进!

核心应该是人才问题,中国不缺少人才,关键是如何慧眼识才,冲破原有的利益机制,发挥人才的真正特长为企业所用。乘坐着中国这艘快速行进大船的各家民族大企业决不缺少发展商机,而且各自选定的发展方向大都正确,但往往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甚至夭折,为什么???经济环境的调控者-国家和大企业有权人-管理高层应扪心自问,多多反省!我想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内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