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http://dongfangwhgc.i.sohu.com/blog/view/237616612.htm
中日博弈表面上看,日本购岛过程是国内政治的一场闹剧,实际上他们正是通过闹剧的形式达到法理占有钓鱼岛的目的的,这与70多年前的“9.18”事件和“卢沟桥事件”如出一辙,都是以闹剧的形式开场而达到真正的目的,日本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而中国政府被动地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发出一些看似气愤的反对和警告声,外人看来只是对闹剧的口头回应,而不是实质上的反制。笔者认为,日本的此举是试探性的,带有浓厚的博弈性质,等待中国的招数和出手。
9月10日,日本政府决定以购买的方式将日本声称的阁尖群岛(即中国的钓鱼岛)实施国有化,以20.5日元(相当于1.7亿元人民币)从私人手中购买的方式完成了日不酝酿已久的国有化过程。这意味着,日本政府现在有权开发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各类资源,也意味着日本对东海经济专属区海域向中国方向大幅推进,大大增加领海面积。
从表面上看,日本购岛过程是国内政治的一场闹剧,先是由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后又被日本政府购下。实际上他们正是通过闹剧的形式达到法理占有钓鱼岛的目的的,这与70多年前的“9.18”事件和“卢沟桥事件”如出一辙,都是以闹剧的形式开场而达到真正的目的,日本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而中国政府被动地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发出一些看似气愤的反对和警告声,外人看来只是对闹剧的口头回应,而不是实质上的反制。笔者认为,日本的此举是试探性的,带有浓厚的博弈性质,等待中国的招数和出手。
首先,日本要试探中国的底线和选项。日本的做法很高明,野田政府把自己放在可进可退的位置上,“进”可以进一步向中国摊牌,从占有到开发;“退”则可以取消此前的做法,回到暂时搁置主权的位置上,实施事实上的占领和拥有,把此前的购岛闹剧推到石原头上。而中国则被逼到毫无退路的境地,除了另开路径(如经贸)与日本对抗外,面对钓鱼岛似乎无能为力。动用军事手段毫无意义,除非台湾愿意与大陆联手,由台军占领。如果走到这一步,大陆与台湾走到一起,那是日本的恶魔,日本就输定了,但他们料到台湾不可能这么做,美国也不允许台湾走到这一步。
其次是要试探中国的能耐和能力,并为自己进一步的军事化做准备。菲律宾总统曾说过中国是一只没有牙齿的老虎,没什么可怕的,相信这也是其他邻国的想法,日本人更是如此。中国军队已经30多年没有打仗了,军队到底能不能打仗,军事能力到底如何,一直是日本和美国最为关心的问题。日本有意挑起不影响本土的局部战争,试探中国的耐心与能力,并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先进武器和武装力量,甚至做到核武装,最终目的是要抹煞二战罪责,使日本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 同时以发展战备为手段,为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唤醒长时间低迷的经济。
第三是要试探美日同盟的可靠性。美国是日本唯一可以依靠的盟国,也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桥头堡,更是美国在亚太可以启用的最重要的战略杠杆,北可压俄罗斯,西可遏中国于第一岛链之内,南可控制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门户。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日本对美国都又恨又爱,恨自己生活在美国的荫影下,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受到美国的掣肘,爱的是受到美国的保护和宽容。现在该是美国为日本的屈尊表态的时候了。美国当然会支持日本在钓鱼岛上的立场,因为这符合美国的利益,但从事态的发展上,美国仍保留灵活机动的空间。然而,日本会试图进一步把美国拉入对抗的前沿。
第四,结合国内政治的需要,为相关政客加分,给死气沉沉的政治注入新议题。石原慎太郎的购岛筹款,就是试图以此挑起事端和民族主义情绪,为其现任自民党干事长的儿子石原伸晃竞选首相造势。而现首相野田佳彦也是出于政治需要,决定有政府出资购买,为其一直不佳的政治表现加分。如此双簧唱得惟妙惟肖。
第五,日本还在试探中国民间及其他邻国的反应。中国政府以往不痛不痒的“反对”、“抗议”和“警告”未曾损及日本一根毫毛,料定这次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反制行动。这些反应已让中国政府信用尽失,不仅让其他邻国,甚至本国民众都觉得中国政府对外的软弱,而且言而无信。通过购岛,可以进一步鼓动其他国家向中国宣称的领土发难,同时还可以挑动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和失望,给以“维稳”为中心的中国国内政策带来新的变数和挑战。
其实中国有许多反制和博弈手段,不要被日本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