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2-9-20 13:37:22
这是行为经济学的范畴,建议楼主先看点书再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3:38:41
有必要这么考究吗,举例子说个事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3:44:28
onlygs 发表于 2012-9-20 12:59
楼主没在国外度过经济学基础课吧?!

基本上经济学基础课,谈不上什么逻辑,所有的命题都会给限制条件 ...
我说得很清楚,他的那个例子举错了。
两组人的反应不同是正常的,因为两句话说的不是一个意思。虽然粗看是差不多的,但是,细分析是不同的。
所以,他的例证不能证明他的观点。
你在国外上过学,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浪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3:46:00
zsx1013zsx 发表于 2012-9-20 13:38
有必要这么考究吗,举例子说个事而已!
是的,教科书上的错误都是小事,那么 什么是大事呢。
偏好的传递性假设大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3:49:02
whtclement 发表于 2012-9-20 13:37
这是行为经济学的范畴,建议楼主先看点书再说。
扯什么行为学,请好好看看那两句话是一个意思吗。
用“只看作者”看看我的理解,再来驳我,欢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3:51:04
bqwang 发表于 2012-9-20 13:13
还以为是惊天大发现呢   我对lz表示无语,牛角尖钻的太深了
有什么意见,难道我说错了吗。
他的例子本来就用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3:56:53
hflixin 发表于 2012-9-20 12:45
more怎么能翻译成不计后果呢?如果只是方向性弱化和强化,我觉得没错误
再去看看原文,recklessly应该怎么翻。
所谓一开始我就说了,这不是翻译,甚至不是词义的问题,也不是互逆是不是相同的问题。
而是被访者的认知才是正确的,那两句话并不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3:57:37
这两句话逻辑不相等 不能互逆

因为假如不让驾驶者看见安装和拆除安全气囊这个动作,一辆有安全气囊的车和没有安全气囊的车给驾驶者的安全预期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当驾驶者没有看到任何其他动作的情况下去接触一辆有气囊和无气囊的车,驾驶者都会按照自身的驾车一般习惯去驾驶这两辆车,也就是说驾驶者在驾驶有气囊和无气囊的车的时候的心理安全预期是一样的。我们假设驾驶者平时的心理一般安全预期值是10.


但这时如果在无气囊的车上加上气囊,等于是给了驾驶者一个你现在更安全了这样一个心理预期。那么驾驶者的心理安全预期会从10上升到15,于是会更疯狂的驾车。

如果把有气囊的车上的气囊去掉,等于是个给了驾驶者一个你现在变危险了这样一个心理预期。那么驾驶者的心理安全预期会从10下降到5,所以会更谨慎。

一个从10到15,一个从10到5.  这两个过程并不互逆。  关键在于在刚开始接触有气囊和无气囊的车时的心理安全预期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4:00:38
da_free 发表于 2012-9-20 00:44
我说得很清楚,他的那个例子举错了。
两组人的反应不同是正常的,因为两句话说的不是一个意思。虽然粗看 ...
楼主你倒是真的该出来看看。。。lol

坐井观天!!小学就学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5:10:11
呵呵!~大师的意思 你还是没懂!~况且 教科书不是论文!~主要是思想上的 介绍!~还有  经济学是一项很严密的数理逻辑的学科 这句话是誰说的?  数学的表达是使经济学的思想更加具体 而且严密!~而不完全是数理逻辑!~ 简单点的 曼昆的 菜单成本  你用数理逻辑给我推导下!~数学是工具!!!! 孩子你还小 把整本书 都看完之后 在寻思寻思他整体什么思路 !~抓住 整本书的逻辑主线和 和在基本假定下的 推导过程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5:59:47
这两句话,意思不等同吧(不可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02:08
这不是经济学经常使用的逻辑例子吗?
作者只想表达安全气垫与驾驶谨慎度负相关的关系,哪儿来这些个争议,真服了。如果论证普通人金钱拥有量的增减与效用正相关,一下表述有问题吗?
1.意外获得100RMB,当事人会更开心。
2.不慎丢失100RMB,当事人会更悲伤。
阁下是不是纠结于这个“更”字,那我就无语了。把表述换成:
1.意外获得100RMB,当事人会比没有获得100RMB时更开心。
2.不慎丢失100RMB,当事人会比丢失获得100RMB时更悲伤。
不就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08:55
jinyizhe282 发表于 2012-9-20 15:10
呵呵!~大师的意思 你还是没懂!~况且 教科书不是论文!~主要是思想上的 介绍!~还有  经济学是一项很严密的 ...
教科书不是论文,就可能进行错误论证吗。
教科书可以简化,如同F=MA,但是不能错误,简化与错误之间有巨大的差异吧。

至于经济学是不是严密的数理逻辑学科,你可以去看兰德博格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的观点,
至于什么曼昆的菜单成本,你可以去看看他的博士论文,看看有没用数理逻辑。

何况,我指出兰德博格的错误,根本还达不到数理逻辑那么严谨的程度,仅仅是从普通逻辑上指出他的错误,我本来想说的是,他连普通逻辑都还没过关,更严密的数理逻辑水平,可想而知。
根据你的回帖,除非你认为经济学连普通逻辑都不需要,那我就承认我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09:50
最近正在学习 形式逻辑课程,嗯嗯 本帖很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10:20
Goldsmith 发表于 2012-9-20 16:02
这不是经济学经常使用的逻辑例子吗?
作者只想表达安全气垫与驾驶谨慎度负相关的关系,哪儿来这些个争议, ...
不要自作聪明,不是你想的问题,多看看回帖。
经济学理论中倒是常常出现逻辑问题,而逻辑严谨了,却又不反映现实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13:18
我没仔细想啊,简单的理解:第二句应该是卸了安全气囊,并告知驾车者此事,驾车者将会更加谨慎驾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16:51
wudigoldman 发表于 2012-9-20 13:57
这两句话逻辑不相等 不能互逆

因为假如不让驾驶者看见安装和拆除安全气囊这个动作,一辆有安全气囊的车 ...
逻辑性真强啊!表达的这么清楚。佩服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17:34
三尺清风 发表于 2012-9-20 16:09
最近正在学习 形式逻辑课程,嗯嗯 本帖很有意义!
我近来的学习,也是发现逻辑的重要性。
只要是科学讨论,必然离不开逻辑。
逻辑是理性的基础。

而诡辩最怕的也是逻辑。
说句不好听的,中国人最不相信的也是逻辑,常常嗤之以鼻,把它说成是“咬文嚼字”,无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35:10
这两句话逻辑不同,从冒失到更加冒失和从谨慎到更加谨慎,起始点是不一样的,即对于被试验者的基础属性的逻辑假定是完全不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41:01
dycan 发表于 2012-9-19 14:14
算了,我懒,直接发图片,懒得打字,也不会发链接。
翻译确实比较粗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45:46
只有一个意思,即有或无安全气囊会影响驾驶员的谨慎程度,这是一个常识上可以接受的假设
但对于互为参照的状态分别用了more。。。,暗示了一种位于中间的参照状态(实际并不存在),就造成了第一句中驾驶员会因为增加安全设施而不谨慎驾车的奇怪印象。对两句话感觉不同与其说是“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不如说是对事实的错误的表达引起的理解上的正常反应。
语言是有难以精准的缺陷,但举这个可以把话说对的例子来佐证这个缺陷,比较糟糕。
错误不是问题。如果把错误也当作问题,那问题就没完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50:35
我感觉没错呀,没有足够的依据,说人家逻辑不对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56:27
koala500 发表于 2012-9-19 08:57
请看其原文,是否有错再说吧。。
你为什么要用跟我一样的头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56:30
第一 他是举例子说明道理!~第二点 参照第一点。
第三点 主流经济学 就是要 完善数理化过程!~增加理论本身的严谨性!~数理化本身不是经济学!~全世界的经济学家 现在没一个人 敢说经济学是科学!~只是向那个方向努力
第四点   曼昆的菜单成本的论文是 证明他本身的存在性!~不是用 数理推导出来的 菜单成本!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也是完善凯恩斯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五点   你还是好好把作者的写作逻辑搞清楚 再说!~按你的思维 曼昆的书 基本可以烧掉了!~不要把你的逻辑 强加进作者的写作逻辑中。
最后一点  “除非你认为经济学连普通逻辑都不需要,那我就承认我错了。” 前半句  对你的理解能力 我也表示怀疑  !~所以 后半句 我看了笑而不语!~
你说他连逻辑都有问题 但你承认他说的所谓精密数理逻辑科学!~   你先把你自己这道坎 先过了再说吧!~  你倒是不客气!~ 想拿就拿 想扔就扔
我说你死读书  都是 高抬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56:36
有两个隐含的命题吧,一个是A DRIVER开车会考虑自身的安全,二是A DRIVER有开快车的倾向。

加了一个变化条件,就是有无安全气囊。

有气囊,A DRIVER会更冲动
无气囊,A DRIVER会更谨慎

作者说这两句话说的是同一回事,应该说的是对A DRIVER的影响是同一回事。

我觉得逻辑上没啥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6:57:59
think it har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7:18:37
我倒觉得这两句话很好理解:1.有了安全气囊,出事的概率降低,驾驶者的谨慎度自然会降低;2.没了安全气囊,出事概率升高,驾驶者的谨慎度自然升高。我看不出人家的话到底有什么问题。
这两句话明显是描述性语言,即描述实验的结果,只是讲述一个事实而已。
楼主错把人家的描述性语言当成命题性语言了。建议尽量看英文书用英语思维,才能很好地理解经济学。
年轻人,批评别人时建议尽量谨慎一点,少犯这种低级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7:26:51
早死早投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7:43:15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0 17:50:54
QYZ2012 发表于 2012-9-20 01:15
前一句是安装安全气囊,驾驶者“更加”“不计后果”;而后一句若卸去安全气囊,“更加”“谨慎”,两句话相 ...
以上结论只是基于二元逻辑分析,即非A即B,但是没有考虑到高维逻辑,即驾驶者的“不计后果”和“谨慎”两种属性都在一个数轴上,本就是一体,能够刻画它的只是一个测度。文字表述的时候,作者为了加以区分,才给出“不计后果”和“谨慎”两种属性的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