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4857 165
2012-09-19
世界最顶级的经济学家,美国的兰德博格(Landsburg.S.E)编写的《价格理论与应用》第5版中提到一个试验:
这是有两句话:
1,如果你给某个驾车者提供安全气囊,他将会更加不计后果驾驶;
2,如果你卸去车上的安全气囊,驾车者将会更加谨慎驾驶。
找来10个朋友,然后分别给其中5人读第一句话,再给另5人读第二句,接下来的情形很可能是,前5人会觉得难以置信,而后5人会觉得理所当然。然而,这两句话其实是对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而已。
=================================
直观上看,这两句话差不多,可是从严格的逻辑上来讲,这两句话并不一样。
经济学是一项很严密的数理逻辑的学科,结果这样世界顶级的经济学家,编写的教科书里,出现这样的简单的逻辑错误。可想而知当今的经济学界的学术水平如何。

不知坛友们能不能找出逻辑问题出在哪里。
----------------------
 
许多朋友认为是逆命题的问题,对不起,我说的不是这个。我承认只要是表述一个互逆的过程,在逻辑上都可以认为说的是一回事。

看了许多朋友的回帖,一些朋友关注的是行为科学的部分,就是认为,有研究证明,安全气囊的安全性的确使一些驾车者更马虎。
可是问题并不在于此,而是作为世界上最顶级的经济学家,引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时,加入了自己的试验(如果可以称之为“试验”)和判断,
也就是给10人看两个不同的句子,观察人们的反应。
上过中学的朋友都明白,科学实验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同等条件。
由于这两句话的意思并不相同,所以违反了科学试验的原则。
那么他是不是有意为之呢,当然不会,连中学生都了解的事,好歹他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学家之一,应该是干不出这种事的。何况,他只用单纯引用别人的成果也就是可以的,之所以画蛇添足,只有一种可能,他并不知道这两句话是不同的。
这就归结到他的逻辑素养了。

有朋友回帖就说了,只要是数学专业的,一看就知道这两句话不为互逆,只要经过一定的逻辑训练的人,也可以一眼看出这个问题,可是问题就出在一个世界最顶级经济学家,编写的教科书里。

帖子出来3天,有5000多的浏鉴量,还是有许多朋友看不出问题出在哪里,那就让我来解释一下。
----------------------------
其实这个问题,画个图就很清楚了,
不过我懒得贴图,就用逻辑算式来表述好了,看起来不是那么直观,朋友们试着将就了。

让我们以认真态度值为Y轴,
设,
 有安全气囊时的态度值为a,
没有安全气囊时的态度值为b,
a0,b0为初始值,
a1,b1为变动值。
于是,第一句话的表述为,
1,如果你给某个驾车者提供安全气囊,他将会更加不计后果驾驶。
转换成算式就是,
a1<b0
于是,a1值的取值区间为(无穷小,b0),
即有安全气囊,认真态度会从没有安全气囊初始值b0处向下变化;

第2句表述为,
2,如果你卸去车上的安全气囊,驾车者将会更加谨慎驾驶。
转换成公式为,
b1>a0,
b1的取值区间为(a0,无穷大),
即,无安全气囊后,认真态度会从有安全气囊初始值a0处向上变化;

如果要使第1句与第2句成为互逆,
必须有一个严格的限制条件,那就是
a1=a0,b1=b0
即,要使1、2句互逆,必须限定,
只要 有安全气囊,态度值就是a0,
只要没有安全气囊,态度值就是b0,

所以,当没有这个限定条件时,兰德博格说那两句话表达意思是一样的,就是错误的。
------------------------------
这是一个很小的事例,不过,不要以为我的题目是哗众取宠,而是这个事例反映了现在主流经济学的一个困境:
如果逻辑严密了,就离现实太远,无法有效的反映现实的问题,
反映现实的问题,理论又常常无法做到逻辑严密。

最后谢谢朋友们参与讨论,希望你们能有收获。

欢迎朋友们作客我的博客:
http://blog.163.com/da_free/

其它文章也欢迎朋友们指正。

1,世界有什么是稀缺的(更新完)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43920-1-1.html
2,别说边际效用递减(更新中)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46857-1-1.html

3,人真的完全有理性吗(更新中)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47129-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9-19 07:59:18
错误是普遍存在的,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一个错误就否决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更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来衡量整个世界经济学学术研究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9 08:56:29
的确错了,前后两个半句倒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9 08:57:11
请看其原文,是否有错再说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9 11:21:35
ZaKumi2010 发表于 2012-9-19 07:59
错误是普遍存在的,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一个错误就否决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更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来衡量整 ...
这不是论文,而是教科书,参与者不仅仅是一个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9 11:24:33
koala500 发表于 2012-9-19 08:57
请看其原文,是否有错再说吧。。
说这话,说明你根本不知错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