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经济学的支柱,除稀缺性外,还有边际递减原理,如果上一节,我们打倒了稀缺性,那么这一节,让我们来打倒边际递减理论。
急风暴雨一般的经济学革命,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hide]
上一节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43920-1-1.html
3·1·别跟我说边际效用递减
在上一章,我强调了时间稀缺的绝对性,时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那就是等量性,也就是说,在同一环境中,每个人面对的时间,长短是一样的。无论你是美国总统,还是非洲一个部落的妇女,无论你是即将过世的老人,还是刚出生的婴儿,每个人的每一分钟都是一样长短。根据相对论,除非不同的人,处于运动速度差别很大的环境下,时间的长短才会显现出明显的差异,而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大多数人来说,时间的长短,应该来说是一样的。
当我们总结了时间的两个特性:稀缺性和等量性,在上一节,我们好象还谈到时间的另一个特性:排他性,就是时间天然依附于个人,一个人天然占有自己的时间,而且只能占有自己的时间,没有人可以通过得到别人的时间,来延长自己的时间。
说到这里,有朋友就会说了,怎么不可能呢,我请钟点工来帮助打扫房间,钟点工使用他的时间来打扫,而我不用花自己的时间,不就让自己多了一些时间吗。
是的,我们可以通过交易或者其它方式,让别人的时间为我所用,但是,在别人花费时间,做一些你的事情时,你的时间仍然在流逝,并不停滞下来,更不能提取出来,保存下来,留待以后再用。于是,当你在使用别人的时间时,你仍然必需用自己的行为,将这段时间填满,你的时间延长了吗,并没有。所以,所谓使用别人的时间,只是使你可以用不花时间,去做一些你不想做,或者认为做得不合算的事情,在这段时间内,你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请注意,这点很重要,我们知道,一些事情是我们不愿意花时间去做的,也就是说,在某一些事情上,花的时间越少,对我们的效用越高。
那么,有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愿意多花时间的呢,有吗,我想是有的。
如果你热爱艺术,你可能在卢浮宫里流连忘返,
如果你热爱篮球,你可能愿意在球场上从早打到晚,不到筋疲力尽不愿回去,
如果你喜欢一个女孩,你可能希望朝夕相伴。
我想我还能说出很多,
这时候,有学过经济学的朋友要出来打断了,经济学理论说,边际效益递减,说明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并不是越多越好。
在传统经济学中,有一种理论说,边际效用递减。它的意思是指,一般来说,消费的商品越多,得到的效用增量越少。这个理论有一些兄弟,比如边际效益递减,主要用于厂商分析,将在以后探讨。为了说明这个理论的内容,大家最爱举的例子是吃东西。
假设,当你很饥饿时,你可以吃5个包子,
第一个包子对你来说,最解饿,当然,你还没吃饱,但是已经不象刚才那么饿了,于是吃第2个包子,这是你的饥饿感会更少一些,也就是说,总的效用更多了,但是,吃第2个包子的你,已经不象刚才那么饿了,第2个包子可以解饿,但是,不象第1个包子那么解饿了,也就是满足感的增量变少了,即边际效用变少了。
这时,你还没吃饱,直到吃了第5个包子时,你才完全吃饱了,再让你吃包子,你已经没有满足感了,可能反生厌恶。虽然5个包子,从品质上说差不多,然而,在你吃的过程中,不同次序的包子,给你的满足感,也就是效用,是不一样,第1个最多,最5个最少,吃完第5个,包子对当时的你来说,效用的已经为零了,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效用值是多少,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想象出这个效用变化的曲线,明显是向下倾斜的。
这个理论是不是很直观,很好懂,也很合理呢。它说明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同一种类型的需要,并不是越多越好。没学过经济学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这个理论在传统经济学体系中的重要性。简单的说,没有边际效用递减,就无法构成需求曲线,没有需求曲线,就无法建构一般均衡的模型,也就没有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体系。
12楼后陆续更新,如果有朋友心急,想看全文,可以去我的博客看看。
http://blog.163.com/da_free/
朋友们有想法和意见,我会一一回复。
补充内容 (2012-9-7 20:31):
经济学革命,改革经济学的第三根支柱:理性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47129-1-1.html
经济学革命,打倒第一根支柱:世界有什么是稀缺的: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43920-1-1.html
为旧经济学体系辩护: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83896-1-1.html